[汽车制造业] [2023-10-11]
电动车仍处于高速增长期,新能源长期趋势不变。国内电动车市场经历了 2014-2017 年的初创 期、2018-2020 年的徘徊调整期和 2020 年下半年至今的高速增长期,行业主要驱动力从补贴转为产品内在竞争力,截至 2023年 8 月渗透率已超 32%。2022 年欧洲/美国市场共销售 259.2 万 89.7 万辆电动车,渗透率仅 23%/6.5% ,相较于国内市场,海外渗透率仍有极大提升空间,正处于政策推动与快速追赶过程中。动力电池将随新能源车终端市场增长得到快速发展,据测算到 2025 年全球动力锂电池装机量将达到 1358GWh ,22-25 年 CAGR 为 38% 。
[汽车制造业] [2023-10-11]
G9 焕新上市,小鹏智驾再提速。9 月 19 日,小鹏 2024 款 G9 上市,售价在 26.39 万元-35.99 万元之间,相比老款起售价降低 4.6 万元,降价幅度超过市场预期。在智能驾驶配置方面,新款 G9 max 版本搭载 508TOPS 算力智驾域控平台和31个感知元件,可以实现全路况领航辅助驾驶,产品的性价比大幅提升。根据小鹏规划,新款 G9 将在上市第二周开启交付,预计在年底打通50个城市的无图领航驾驶。我们认为新款 G9 上市有望助力小鹏销量增长,加速其智能驾驶数据闭环进程,打造体验更好的智驾功能。
[汽车制造业] [2023-10-11]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汽车制造业] [2023-10-10]
2023年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84.6万辆,同环比+27%/+9%,渗透率33%,符合市场预期。中汽协口径,8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84.6万辆,同环比+27%/+9%,渗透率33%,同环比+4.9/+0.1pct。 2023年1-8月累 计销量537.4万辆,同增39.2%,累计渗透率29.5%,同增1.6pct。乘联会口径,1-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累 计批发507.9万辆,同比增长39%,累计渗透率33%,同增8.0pct。
[汽车制造业] [2023-10-09]
[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3-09-25]
隔膜产销保持旺盛,25 年全球需求预计可达377 亿平。2023 年上半年,在锂电产 业链去库减量的背景之下,隔膜受壁垒制约,在中游材料各环节中过剩与库存压力 相对较小,月度产量同环比均维持了较高增速,盈利水平受挫程度也相对较轻。 2025 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预计达到2388GWh,对应377 亿平隔膜需求。海外隔膜 企业扩产较慢,新增产能相对有限,国内隔膜企业凭借规模、成本和技术优势,已 经成为全球锂电池隔膜的核心供应力量,未来在海外市场份额有望不断提升,受益 于全球需求增长。
[汽车制造业] [2023-09-25]
8 月沪深300 指数下跌6.2%,申万汽车指数下跌7.2%,表现落后于沪深300 指数。8 月汽车销售258.2 万辆,同比增长8.4%、环比增长8.2%;其中乘用 车销量227.3 万辆,同比增长6.9%、环比增长8.2%,预计主要是需求逐步 回暖、部分车企降价促销所致。商用车销售31.0 万辆,同比增长20.0%、环 比增长7.9%,客车及卡车同环比均增长。8 月新能源汽车销售84.6 万辆,同 比增长27.0%,批发、零售渗透率35.7%、37.3%。随着金九银十旺季到来, 加之大量企业降价促销,汽车终端需求较为旺盛,预计9 月销量同环比均有望增 长。国六B 部分车型销售时间延迟到年底,库存及降价压力得到缓解。后续 随着国内经济复苏,预计汽车销量有望持续回暖。
[汽车制造业] [2023-09-22]
9月周订单跟踪:9 月第 1 周(9.1-9.7)4 家车企新增订单 7.0-8.0 万辆,新增订单较 M8W1+15%至+20%,2 家车企新增订单的同比增速高于整体水平。9月订单回顾:9 月(9.1-9.30)9 家车企新增订单 43.0-44.0 万辆,新增订单较 M8 +7%至+12%,5 家车企新增订单的环比增速高于整体水平。
[金融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023-09-15]
光伏:主材企业硅料有望率先出清,一体化企业现金流较为充裕,辅材 环节营运资金投入较大限制二三线扩大出货量 主材企业中,硅料环节具有较强的重资产属性,周期性明显,在主材四 环节中有望率先出清,头部企业扩产空间更为充足。硅片、电池、一体化组件企业虽然后续扩产所需资本开支较大,但头部企业前期已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了充足的融资,且在成本管控、运营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自我造血能力更强,在营运资金方面也可以通过向上游设备、辅材商压 款,以覆盖应收款、存货的增加。因此我们预计头部企业未来几年扩产不会受到资金面制约,新玩家及二三线企业受限更为明显。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2023-09-12]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通过充电和换电两种方式实现补能。其中,充电模式主要包括交流慢充、直流快充和无线充电; 交流充电(慢充),即充电桩输入交流电,通过车载充电机(OBC)将电网的交流电进行变压和整流,转换为直流电后进行充电。与直流充电相比, 受车载充电机(OBC)功率限制,一般功率小、充电慢。优点是对电网改造要求低,结构较为简单,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易于安装且成本较低; 直流充电(快充),即将电网输入的交流电通过直流充电桩内置的充电模块变压整流为直流电,再通过充电枪输入给电动汽车内部的动力电池。与 交流充电相比,直流充电一般具有功率高、充电快的特点,技术和设备与交流充电相比更为复杂,直流充电桩的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也较高,更适 用于对充电速率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