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727 篇 当前为第 55 页 共 73

所属行业:烟草制品业

  • 541.截流对烟叶物理性状和吸食品质的影响

    [烟草制品业] [2013-11-15]

    为改进栽培措施、提高烟叶品质,对打顶后的烤烟茎进行截流(环割)处理.结果表明,截流对初烤烟叶物理性状和吸食品质有重要影响.截流可提高中上部烟叶的成熟度,降低中部淡黄烟比率,增加中上部桔黄烟的比率及香气质和香气量,明显改善吃味,提高烟叶的内在品质.
    关键词:烤烟;物理性状;吸食品质;截流
  • 542.6-O-羧甲基-D-吡喃半乳糖的合成及应用

    [烟草制品业] [2013-11-15]

    以D-半乳糖(Ⅰ)为起始原料,经羟基保护、亲核取代、皂化和脱保护反应得到目标产物6-O-羧甲基-D-吡喃半乳糖(Ⅴ),并用IR,1H NMR和13C NMR表征了每一步合成产物的结构.以D-半乳糖、丙二醇、甘油和山梨醇为对照,以烟丝含水率为指标对化合物Ⅴ的物理保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合成化合物Ⅴ为目标产物,反应最终总产率为50.8%;②Ⅴ的保湿性能优于D-半乳糖、丙二醇、甘油和山梨醇.
    关键词:6-O-羧甲基-D-吡喃半乳糖;卷烟;合成;保润剂;物理保润性能
  • 543.基于费马点平移原理的卷烟静燃温度数据前处理方法

    [烟草制品业] [2013-11-15]

    采用直接平均法得出的静燃温度曲线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高卷烟静燃温度曲线的准确性,分别采用最高温平移法和费马点平移法对数据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并从卷烟静燃温度曲线、卷烟燃烧锥内部温度分布曲面和插值结果误差分析3方面对3种数据前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最高温平移法解决了直接平均法中出现的最高静燃温度降低的问题,费马点平移法解决了温度数据离散程度较大的问题( RSD=0.08);两种方法获得的燃烧锥内部温度分布图均与实际燃烧情况吻合较好;插值分析结果表明,最高温平移法和费马点平移法分别将平均相对误差由直接平均法的15.40%降低至13.00%和9.86%.
    关键词:热电偶;静燃;温度分布;费马点;卷烟
  • 544.四川烟叶淀粉含量的分析评价

    [烟草制品业] [2013-11-15]

    对四川不同产区、品种及部位的烟叶样品淀粉含量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烤烟烟叶淀粉平均含量为4.30%,但仍有近1/3的烟叶淀粉含量大于5%.相同年份不同产区、品种和部位间烟叶淀粉含量差异较大,中部烟叶淀粉含量高于其他部位,攀枝花产区烟叶的淀粉含量高于四川其他产区,云烟97烟叶淀粉含量高于其他品种.
    关键词:四川;烟叶;淀粉含量
  • 545.烟叶醇化过程中烟碱降解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分析

    [烟草制品业] [2013-11-15]

    从醇化烟叶中分离到具有降解烟碱活性的菌群(Q6),16S rDNA片段的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析显示,菌群由8种细菌组成.从菌群Q6中分离出1株烟碱降解菌D1,经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在低温(20℃)、偏酸或偏碱(pH=5或者pH≥9)及高烟碱浓度(>1g/L)条件下,菌群Q6均表现出比单菌D1更强的降解活性.烟叶发酵和加入静息细胞试验表明,菌群和单菌均可降解醇化烟叶中的烟碱.在菌群和单菌的烟碱代谢产物中都检测到烟碱烯、2,3’-联吡啶和可替宁.结果显示:醇化过程中烟叶表面微生物可能对烟碱有降解作用,从而影响烟叶的醇化效果,可以利用分离到的菌群或单菌在烟叶醇化过程中降解烟碱,以改善烟叶品质;同时也可以利用烟碱降解菌处理烟草废弃物中的烟碱.
    关键词:烟叶;醇化;烟碱降解;菌群
  • 546.我国烟区病毒病种类的血清学鉴定

    [烟草制品业] [2013-11-15]

    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烟草病毒病的发生现状,于2010和2011年连续两年对全国13个主要烟区共409份病毒病样品进行了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和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 etch virus,TEV) ELISA检测.结果表明,TMV侵染率最高,2010年样品侵染率高达64.6%,2011年为48.2%;2010年CMV侵染率为32.1%,2011年为28.2%;PVY侵染率2010年为15.6%,2011年为11.4%;TEV的侵染率最低.共存在7种复合侵染类型,TMV和CMV复合侵染最普遍,2010和2011年样品复合侵染率分别为34.9%和28.6%.说明TMV和CMV是侵染我国烟草的主要病毒,病毒病田间复合侵染较为严重.
    关键词:烟草;病毒;复合侵染;ELISA
  • 547.二次加料技术在烤烟型卷烟工艺中的应用

    [烟草制品业] [2013-11-15]

    为了研究二次加料技术(即添加功能性料液及品牌料液)在烤烟型卷烟工艺中的应用,考察了3种生物制剂的复配比例,优化了功能性料液的作用条件,探讨了功能性料液的作用机理,并对二次加料技术进行了小试及中试验证.结果表明:①将3种生物试剂M1,M2,M3以2∶1∶2的比例复配后获取的功能性料液对烟叶品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②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功能性料液的最佳作用条件为:添加量0.07%、作用温度20℃、样品含水率18%及储叶时间24 h;③功能性料液主要通过酶系作用烟叶表面物质改善烟叶品质;④小试及中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一次加料工艺相比,二次加料工艺能明显改善卷烟舒适性、减轻刺激及杂气,有效提升卷烟品质.
    关键词:功能性料液;品牌料液;二次加料;烤烟型卷烟
  • 548.株行距、施氮量及打顶留叶长度对云烟97农艺性状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烟草制品业] [2013-11-15]

    为探索云烟97在云南省昭通市的适宜栽培措施,进行了株行距、施氮量和打顶留叶长度对云烟97的农艺性状和中、上部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影响的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烟株株高有极显著差异,茎围、节距、有效叶数、腰叶长、顶叶长和顶叶宽有显著差异,脚叶长宽和腰叶宽度无显著差异.顶部第1、3片叶在打顶15d内,叶片长宽生长量呈上升趋势,之后趋缓.株行距50 cm×120 cm、施N 75kg/hm2、打顶留叶长度(20±5)cm,烟株第3片叶叶长和叶宽增长量最大,分别为16.2 cm和4.9 cm.株行距60 cm×100 cm、施N 60 kg/hm2、打顸留叶长度(30±5)cm,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较好.在种植密度16665株/hm2的条件下,云烟97的栽培株行距50 cm×120 cm或60 cm×100 cm,施N 75 kg/hm2,烟株打顶留叶长度(20±5)cm或(30±5) cm比较适宜.
    关键词:烟叶;株行距;施氮量;打顶留叶长度;云烟97;农艺性状;化学成分
  • 549.HPLC-MS/MS法测定家兔血液中的NNN及其代谢物

    [烟草制品业] [2013-11-15]

    为了准确测定家兔血液中的N-亚硝基降烟碱(NNN)及其代谢物,通过对色谱、质谱条件的优化和选择,建立了以NNN -d4为内标,通过沉淀蛋白的前处理操作以及Waters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柱分离和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 MRM)测定大耳朵白兔血浆中NNN及其代谢物的HPLC-MS/MS方法.结果表明,NNN及其代谢物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回收率和检测限分别为0.50% ~ 8.62%,80%~111%和0.039 ~ 0.217 ng/mL.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适合于血液中NNN及其代谢物的检测.
    关键词:N-亚硝基降烟碱(NNN);代谢物;HPLC-MS/MS
  • 550.离子色谱法测定卷烟主流烟气中氨含量的方法改进

    [烟草制品业] [2013-11-15]

    为准确测定主流烟气中的氨含量,对离子色谱(IC)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并采用该方法测定了59种卷烟在ISO和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HC)深度抽吸条件下主流烟气中的氨含量.结果表明:①烟气样品经捕集、萃取和石墨化炭黑柱(GCB)净化后,以甲基磺酸(MSA)为淋洗液,采用CS16阳离子交换柱分离.②在0~1 μ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2,方法检出限为0.0067 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8% ~ 4.5%,回收率为96% ~ 104%.③HC深度抽吸条件下卷烟主流烟气中NH4+含量是ISO抽吸条件下的173% ~ 378%.改进后的测定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样品溶液不稳定、色谱系统易被污染的问题.
    关键词:离子色谱;主流烟气;氨;抽吸条件;固相萃取
首页  上一页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