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31.涤/棉织物靛蓝染料同色染色工艺
[纺织业] [2015-09-07]
为解决涤/棉织物靛蓝染料染色同色性较差的问题,探讨保险粉、氢氧化钠和苯甲醇用量,染色温度和时间等工艺条件对模拟涤棉织物K/S值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显示:靛蓝上染涤纶和棉纤维的染色条件相差较大,一浴一步法很难使2种纤维同色;通过对涤/棉织物进行两浴法染色,第1次染色时靛蓝2%(o.w.f),在100℃加入苯甲醇20mL/L或120℃不加苯甲醇的条件下保温60 min,第2次染色靛蓝6%~8%(o.w.f),30℃保温60 min,此法对涤纶和棉纤维有较好的同色性、满意的染色深度及一定的染色牢度。
关键词:涤/棉织物;靛蓝染料;同色染色;K/S值
-
7832.SiO2包覆TiO2粒子与聚丙烯共混物的剪切流变性能
[纺织业] [2015-09-07]
以Si O2包覆Ti O2纳米粒子为改性剂,与聚丙烯共混改性,用双料筒毛细管流变仪,测试分析了共混熔体的剪切流变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剂的添加增强了聚丙烯的非牛顿性,当其质量分数为6%,剪切速率为500 s-1时的非牛顿指数较纯聚丙烯降低27.1%,在4 500 s-1时该值较纯聚丙烯降低14.3%;改性剂增大了聚丙烯的流动阻力,在240℃、1 184.29 s-1的剪切速率下,其黏流活化能和剪切黏度较纯聚丙烯分别增大68.4%和22.1%;升高温度能明显改善熔体的流动性能,改性剂质量分数为6%的共混物在250℃、剪切速率为584.80 s-1条件下,剪切黏度较230℃时下降37.1%。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合理控制添加比例、熔融温度和挤出工艺,可改善共混改性聚丙烯的可纺性。
关键词:聚丙烯;纳米粒子;共混改性;流变性能;黏流活化能
-
7833.纺织品中醛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纺织业] [2015-09-07]
纺织品中的7种醛类化合物与2,4-二硝基苯肼在酸性条件下衍生化反应生成各自的醛腙衍生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了醛类化合物的含量,建立了同时测定纺织品中7种醛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7种醛的衍生物得到良好的分离,各醛的质量浓度在0.15~7.5μg/m 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4,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5.4%~97.8%,相对标准偏差为0.2%~7.6%(n=7),检出限范围为2.2~4.5 mg/kg,低于国标对相关醛类的限量要求。该方法能够满足纺织品中醛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适用于纺织品中醛类化合物含量的分析确证。
关键词:甲醛;乙二醛;戊二醛;高效液相色谱;纺织品
-
7834.不完全齿轮横动机构对静电纺丝膜均匀性的改善作用
[纺织业] [2015-09-07]
针对多针头式静电纺丝产品横向均匀度较差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不完全齿轮齿条机构的新型线性模组结构。该结构能够实现往复式线性运动,可实现纺丝头的连续匀速横动,运行平稳,简单可靠,且不需要控制系统。机构由1个主动不完全齿轮和1个从动双侧齿条框组成,由于齿轮齿条传动具有恒定传动比的特性,使得主动不完全齿轮的连续单向转动转化成从动双侧齿条框的匀速往复直线运动。这种机构应用于多针头静电纺丝的实验结果论证了其功能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可使静电纺丝膜的横向均匀度从32.2%降低到2.7%,纵横向强力比也由2.15下降为1.03。
关键词:不完全齿轮;双侧齿条框;参数化设计;横动;静电纺丝
-
7835.纺织服装辅料表面镍释放量的快速筛选方法
[纺织业] [2015-09-07]
针对现有纺织服装辅料中镍释放含量检测方法耗时长,成本高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的筛选方法。首先通过对纺织服装辅料进行能谱分析时的脉冲处理时间、束斑直径、加速电压、活时间等测量条件进行了研究,选定了最佳测量条件,建立了纺织服装辅料表面含镍量的能谱仪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选择大量不同类型的纺织服装辅料,分别使用能谱方法和REACH法规规定标准EN1811:2011进行测试,将2种方法的结果进行对照和分析,研究2种方法数据的相关性,建立了纺织服装辅料表面镍释放量检测筛选方法。建立的筛选方法可以大大缩短检测周期,降低检测成本,有效控制化学检测废液排放,提高检测方法的环保性能。
关键词:纺织服装辅料;能谱仪;镍释放;检测
-
7836.基于磁通图像的平板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试件内部缺陷检测
[纺织业] [2015-09-07]
基于量子扰动超导探测传感器超高的磁场灵敏度,将量子扰动超导探测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平板试件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构建了适用于量子扰动超导探测检测需要的薄板中圆形缺陷涡流分布的理论模型。提出了量子扰动超导探测检测平板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试件内部缺陷的磁通变化成像算法,利用OPENCV软件对磁通图像进行处理,准确判定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平板试件内部缺陷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描述了被检测试件缺陷的位置和尺寸;量子扰动超导探测磁通成像具备良好的检测和定位的能力;相对于超声波等传统检测技术,量子扰动超导探测技术是一种更为先进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
关键词: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超导量子干涉仪;缺陷;无损检测;磁通成像
-
7837.试验参数对棉织物回复角测试结果的影响
[纺织业] [2015-09-07]
为更加快速和准确地测试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基于研究室自主研发的JN-1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仪,以2种棉织物为试样,选取样本容量、施加压力、加压时间和回复时间为试验参数,对织物进行折皱回复角测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测试样本容量为10个、施加压力为5 N、加压时间为5 min、回复时间为5 min时,测试结果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同时兼顾了试验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折皱回复角;样本容量;施加压力;加压时间;回复时间
-
7838.碱减量处理对涤纶织物疏水整理效果的影响
[纺织业] [2015-09-07]
为了解碱减量处理对涤纶织物疏水、抗皱性、断裂强度、白度等性能的影响,对涤纶织物碱减量处理后,进行了聚丙烯酸、正硅酸四乙酯和十八烷基胺疏水处理。通过碱减量处理后织物润湿性能的改变确定了碱减量处理的条件:在5%NaOH溶液中于90℃处理10 min。碱减量处理可通过使涤纶质量减轻,表面形成凹坑,增加织物交织点的空隙来改变织物的润湿性能,同时为后续多元酸处理提供适当反应位点。经碱减量处理再进行疏水处理的涤纶织物与未经碱减量处理而直接进行疏水处理的织物相比,织物的静态接触角增大,且水滴不会随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出现润湿织物的现象,断裂强度增大,抗皱性能提高,白度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涤纶织物;疏水;碱减量;正硅酸四乙酯;十八烷基胺
-
7839.五乙烯六胺改性介孔材料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纺织业] [2015-09-07]
利用五乙烯六胺对介孔材料改性,由于氨基基团与酸性染料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和氢键力作用,提高了介孔材料对酸性染料的吸附能力。利用低温N2吸附方法对介孔硅和五乙烯六胺介孔硅样品进行表征,发现五乙烯六胺改性后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平均孔径均减少。通过研究不同吸附条件下五乙烯六胺功能化介孔材料对酸性染料染色废液的吸附能力,对吸附时间、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搅拌速度、溶液pH值和吸附温度进行考察,确定最优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60 min,搅拌速度150 r/min,吸附温度20℃,且初始浓度越大,pH越低,吸附量越大。
关键词:改性介孔材料SBA-3;五乙烯六胺;酸性染料;吸附;废水处理
-
7840.乙烯基磷氮类阻燃剂在蚕丝织物上的应用
[纺织业] [2015-09-07]
为探究自制的乙烯基磷氮类阻燃剂(PN)接枝蚕丝织物的阻燃效果,研究了工艺因素对蚕丝织物接枝率的影响及接枝率与阻燃效果的关系,对整理后蚕丝织物的阻燃耐久性、燃烧后的炭渣形态、磷氮元素含量及织物的物理性能、染色性能进行观察测试。结果表明:经PN接枝处理后的蚕丝织物表现出较好的阻燃效果,且不影响织物本身的物理性能,接枝率越高,极限氧指数(LOI值)就越大;当PN的接枝率达到15.4%时,蚕丝织物的LOI值可以达到31.2%,经过50次的水洗处理后,其LOI值仍能达到30.9%。
关键词:蚕丝织物;乙烯基磷氮类阻燃剂;接枝;极限氧指数;耐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