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0071 篇 当前为第 128 页 共 1008

所属行业:纺织业

  • 1271.经常压等离子体预处理后羊毛织物的数码印花工艺

    [纺织业] [2019-07-20]

    针对常压等离子体预处理后的羊毛织物进行数码印花前处理及后期汽蒸工艺的研究。通过分析浆料用量及汽蒸时间对羊毛织物印花表观色深值及色牢度的影响因素,得到羊毛织物在常压等离子体预处理后数码印花的最优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对羊毛织物进行常压等离子体预处理,能够提高羊毛织物数码印花的表观色深值(K/S值),提升数码印花的品质;且羊毛织物干、湿耐摩擦色牢度可分别达到4级和3级以上,耐皂洗色牢度可以达到4~5级。羊毛织物常压等离子体预处理后数码印花最优工艺为:海藻酸钠2%~3%、尿素6%~7%、硫酸钠7%~8%、甘油4%~6%、硫酸铵1%~2%;在汽蒸温度100℃、相对湿度100%条件下汽蒸时间为70 min。
    关键词:数码印花;;羊毛织物;;常压等离子体;;工艺研究
  • 1272.印度如何看待中国服装填充料新标准

    [纺织业] [2019-07-20]

    中国已更新服装填充料的标准GB/T 2662,并于2017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由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9)归口。该标准代替了GB/T2662—2008《棉服装》,涵盖了天然纤维、化纤或混纺织物制成的机织纺织服装,包括动物皮毛或人造皮毛衬里和/或可拆卸衬里等,尤其是适用于以纺织机织物为主要面料,以各种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其共混物等为填充物,或以动物
    关键词:GB;填充料;
  • 1273.我国棉花产业链价格传递机制的研究

    [纺织业] [2019-07-20]

    棉花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波动主要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共同影响,随着我国棉花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外部冲击因素对于棉花产业链价格的影响也不断显现,而外部冲击的影响,在棉花产业链内部通过价格传递机制又有放大效应。本文以棉花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传递机制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棉花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在经历外部冲击之后,产业链内部的价格传递机制。主要分析棉花产业链某个环节价格在遭受外部冲击之后,对其上下游其他环节价格的作用时机、作用方向、作用强度、作用时间等。通过构建VAR模型并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棉花产业链内部上、中、下游价格之间波动关系分析,发现:(1)来自于棉花产业下游的面料价格对于棉花中、上游的皮棉、籽棉价格的相互影响并不显著;(2)籽棉价格波动对于皮棉价格波动的作用强度不如皮棉价格波动对于籽棉价格波动的逆向传递作用;(3)下游的棉花面料价格的波动对于上游的籽棉和皮棉价格波动影响较小。基于分析,本文认为政府对于棉花价格的调控方式应该综合考虑棉花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影响,而不能仅仅对于产业链的某个环节进行政策调控;此外,考虑到下游的皮棉对于上游的籽棉价格的影响比较大,进而对于棉农的收入影响较大,政府对于棉农的补贴政策也要考虑产业链下游皮棉的价格波动。
    关键词:外部冲击;;棉花产业链;;价格传递;;VAR模型
  • 1274.纺织行业规避金融危机的优化路径研究——评《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纺织产业升级研究——基于日韩产业升级的经验借鉴》

    [纺织业] [2019-07-20]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严重受阻,各行业在金融危机面前遭遇产业升级困难,发展失衡等状态,纺织行业亦无法幸免。由赵君丽所编著的《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纺织产业升级研究——基于日韩产业升级的经验借鉴》(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年09月出版)通过比较中、日、韩纺织产业的升级模式,对于中国纺织行业如何规避金融危机,研究相关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升级模式;国际金融危机;产业升级;纺织行业;优化路径;经验借鉴;
  • 1275.无锡市纺织集聚区碳减排路径研究

    [纺织业] [2019-07-20]

    低碳减排是当今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聚焦无锡市纺织集聚区,利用一个基于纺织集聚区产值、一次能源消耗量、碳排放总量的碳排放恒等式,将影响无锡市纺织集聚2006-2016年的碳排放因素分解为纺织业经济总量、能源结构以及能源强度,结合无锡市纺织集聚区现状得出结果。结果表明,无锡市纺织集聚区急速增长的产值是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能源强度对碳排放增长起抑制作用;碳排放强度对纺织集聚区碳排放存在负向抑制效应。针对各个影响因素,结合集聚区特有的技术溢出效应,笔者提出相关碳减排建议。
    关键词:纺织集聚区;;Kaya恒等式;;碳减排
  • 1276.柔性智能纺织品与功能纤维的融合

    [纺织业] [2019-07-20]

    21世纪柔性智能电子纺织品概念热销,但虽经过多年发展,产品市场中对其定义和要求还比较模糊和落后,部分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也以此自诩进入市场,而最先进的柔性可穿戴纺织技术则止步于学术研究成果,未被有效运用到产品设计开发中去,但终端市场将来对此类高附加价值产品的需求巨大。针对上述问题以及前端生产商和终端消费市场之间的矛盾,通过对柔性智能纺织品和功能纤维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的简述,对柔性可穿戴智能纺织技术进行新的界定,认为柔性、灵活地连结电子元件,通过纺织品载体实现人衣交互及纤维化的电子元件制造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的3个基础点。此外,在技术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中,综合考虑诸多产品设计和使用因素,提出一种全面的设计方案,辅助众多纺织企业实现转型。
    关键词:智能纺织;;柔性可穿戴技术;;导电纤维;;纺织服装设计;;功能纤维
  • 1277.浅析2017年纺织服装电子商务运行

    [纺织业] [2019-07-20]

    国家统计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9.1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商品、服务类电商交易额21.83万亿元,同比增长24.0%;合约类电商交易额7.33万亿元,同比下降28.7%)。其中,全国网上零售额7.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万亿元,增长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0%)。2017年,纺织服装电子商务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加注重渠道质量提
    关键词:交易额;服装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交易;
  • 1278.家用纺织品的湿缓冲现象对室内热湿环境的影响

    [纺织业] [2019-07-20]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为湿热气候,高温多雨,室内外较高的相对湿度显著影响了室内空气品质、人体舒适度和建筑的使用寿命。人们通常使用空调系统来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从而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近十年中国民用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0%~25%,暖通空调能耗占建筑能耗的50%左右。因此降低空调能耗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首要目标之一。多孔调湿材料的湿缓冲能力可有效延缓室内相对湿度的波动,进而影响建筑的潜热负荷,为目前被动式节能技术的一种。住宅室内多孔调湿材料种类众多,包括木材、石膏板、纺织品、纸张等。目前学者主要关注于室内常用建材的湿缓冲现象研究,而忽略了家用纺织品的湿缓冲现象对室内热湿环境及空调能耗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实验研究和软件模拟两部分来探究家用纺织品对室内热湿环境的影响。实验测定部分主要从吸放湿速度和吸放湿量两方面来测定家用纺织品吸放湿性能的大小。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得到南京城区14种常用的家用纺织品材料,其次在恒温空调箱中对14种家用纺织品材料的吸放湿速率、湿渗透系数、等温吸放湿线和湿缓冲值等吸放湿特性参数进行测定,并将实验结果与目前工程上2种常用的室内建材(木材和石膏板)作对比分析,为家用纺织品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数据支持。实验部分结果表明:家用纺织品的蓄湿能力主要受材料自身组成成分的影响。蚕丝絮、棉、和粘胶纤维均有良好的吸湿性能。蚕丝絮蓄湿量为木材的0.2~2倍,为石膏板的2~4倍;蚕丝被的湿缓冲能力约为石膏板的7倍,棉被和木材的湿缓冲能力相差不大,约为石膏板的6倍。软件模拟部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EnergyPlus软件来模拟家用纺织品的湿缓冲现象对室内热湿环境及空调能耗的影响。以一个真实情况下的卧室为模型,首先通过“实际状况”阐述了实际情况下家用纺织品的湿缓冲效果,并分析不考虑纺织品湿缓冲性能的空调能耗减少率;其次通过“理想状况”模拟了同种工况下相同厚度的木材和纺织材料对室内热湿及空调能耗的影响,通过两者对比来探究纺织材料的未来实际工程的应用价值;最后分别模拟了纺织品的数量和室内换气次数对家用纺织品湿缓冲效果的影响,来探究家用纺织品湿缓冲现象效果最佳的情况。模拟部分结果表明:纺织材料的多孔吸湿机制可有效抑制室内相对湿度的波动。当卧室内的纺织品为棉被(平铺状态)、窗帘(展开状态)和墙纸时,5~9月的空调能耗减少8.5%,其中7、8月份的空调能耗减少15.3%。
    关键词:家用纺织品;;吸放湿特性;;湿缓冲现象;;建筑能耗;;室内热湿环境
  • 1279.柔性可穿戴技术的未来——第12期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编后记

    [纺织业] [2019-07-20]

    柔性智能可穿戴技术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兴技术。然而,目前全球关于柔性智能可穿戴产品的相关理论、制备技术尚不成熟,真正实现柔性智能可穿戴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和产品也极少,多数研究无法克服性能缺陷或批量制备难题,产品在柔顺性、可穿戴性、美学装饰性和娱乐、信息处理、网络通信功能等方面均有待提高,智能可穿戴技术和产品的未来走向亟待引起重视。
    关键词:可穿戴技术;传感器;学术沙龙;
  • 1280.纺织企业生产过程关键环节碳排放研究

    [纺织业] [2019-07-20]

    纺织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以及重要的民生产业之一,其在为人们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在轻工业中居于第一位,造成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得全球温室效应成为了目前人类面临的无法逃避的严峻挑战。因此,分析探讨纺织企业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影响因素以及碳排放量计算,对于实现纺织企业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纺织企业生产过程关键环节(织造环节与印染环节)的碳排放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纺织企业生产过程碳排放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分析并总结有关纺织行业碳排放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并给出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其次通过阐述低碳经济、低碳纺织以及碳排放的概念,比较分析碳排放的核算标准及计算方法,为后文关于纺织企业生产过程关键环节碳排放的研究提供了线索和依据。再者,分析织造环节工艺流程(整经、浆纱、穿经结、织造、坯布检验等)与印染环节工艺流程(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印花、染色、后整理等),分别提出织造环节碳排放影响因素为织造设备耗电、浆料助剂及蒸汽消耗;印染环节碳排放影响因素为印染设备耗电、染料助剂、水及蒸汽消耗、印染废水处理。并以排放因子法为基础,分别构建织造环节的碳排放计算模型与印染环节的碳排放计算模型。最后以江阴市一家纺织企业为例,通过对该纺织企业的实地调研,收集到相关数据,并根据织造环节及印染环节的碳排放计算模型,计算出织造环节及印染环节的碳排放量。实证研究表明:该纺织企业在织造环节中,电力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居于首位,占织造环节碳排放总量的65.9%。其次是蒸汽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占织造环节碳排放总量的25.2%。再次是浆料助剂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仅占织造环节碳排放总量的8.9%;该纺织企业在印染环节中,蒸汽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排在第一位,占印染环节碳排放总量的37.3%。其次是电力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印染环节碳排放总量的32.6%。再者是废水处理产生的碳排放量,占印染环节碳排放总量的14.4%。此外,染料助剂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也不容忽视,占印染环节碳排放总量的14.4%。对此,本文以清洁生产为基础,分别对织造环节与印染环节提出了降低碳排放的措施。
    关键词:纺织企业;;织造环节;;印染环节;;碳排放
首页  上一页  ...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