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1.采用不同铁源制备六角晶系M型锶铁氧体及其磁性能研究
[纺织业] [2019-08-21]
六角晶系M型SrFe_(12)O_(19)(SrM)铁氧体因其具备良好的矫顽力H_c和优良的性价比等性能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目前,关于如何提高SrM铁氧体的磁性能依然是人们不断探讨的课题。本文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针状铁矿(α-FeOOH)以及不同形貌的α-Fe_2O_3纳米粉末。然后,采用这些不同的Fe元素来源,经氧化物法制备了六角晶系SrM铁氧体粉末,研究了不同的Fe源和煅烧温度T_s等对样品的相组成以及磁性能的影响。对于分别使用立方体和梭子状α-Fe_2O_3纳米粉末作为Fe源制备SrM铁氧体,实验发现随着烧结温度从1200°C增加到1300°C,其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呈现出逐渐增加和减小的趋势,特别是当烧结温度为1300°C时,采用立方体α-Fe_2O_3制备的SrM铁氧体,其饱和磁化强度达到66.4 emu/g,但是由于(008)面的异常生长,导致其矫顽力骤降到12.4 kA/m。但总体来说,采用立方体α-Fe_2O_3制备的SrM铁氧体的综合磁性能要优于梭子状α-Fe_2O_3。对以针状α-FeOOH为Fe源制备SrM铁氧体,实验发现采用不同水热温度下制备的α-FeOOH,对SrM铁氧体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能都有影响;样品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强度M_s,其中使用180°C制备的α-FeOOH为原材料、1200°C烧结的样品,其M_s最高可达76.7 emu/g,但是其矫顽力也下降明显。对于使用α-FeOOH和α-Fe_2O_3作为混合Fe源制备SrM铁氧体,实验表明相比较于使用α-FeOOH作单独Fe源的样品,其饱和磁化磁化强度有所下降,但是其矫顽力有明显增大。当T_s=1250°C、混合Fe源质量比(α-FeOOH:Fe_2O_3)为7:3时,可以得到具有饱和磁化强度M_s为71.9 emu/g、矫顽力为139.2kA/m的最佳综合磁性能的样品。
关键词:永磁材料;;锶铁氧体;;氧化物法;;结构;;磁性能
-
1202.看两岸一流纺企如何应对新变革
[纺织业] [2019-08-21]
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与技术革命的驱动下,世界纺织工业的发展格局也在发生深刻调整,原有生态处于波动与解构之中,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强,新零售、新市场、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等众多新变革为行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新的环境下,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把握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是摆在两岸纺织企业面前的共同课题。
关键词:纺织集团;咖啡渣;康平纳;咖啡纱;纺织行业;智能装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饰品牌;品牌优势;
-
1203.基于物流视角下的HT纺织企业内部布局优化研究
[纺织业] [2019-08-21]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实施,作为中国传统支柱产业的中国纺织行业,在传统纺织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一场大的变革。同时,《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纺织行业正式向智能化以及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然而传统纺织企业重生产、轻物流的经营方式弊端突显,在纺织行业这种生产企业中,物料的仓储和运输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学的进行纺织厂内部布局的设计,成为纺织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一般的纺织企业在初始的布局设计时,场址建设人员往往根据经验、建筑规范进行建设,经常会出现布局不合理、产品反复运输而造成企业内部的物流运作效率较低、单位成本较高、生产周期较长等问题。因此在向现代化、智能机械化方向迈进时,纺织企业内部布局的重新规划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纺织企业内部布局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分别对工作单元面积的确定、物流关系、非物流关系及综合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相关的面积和物流量,从而对纺织企业内部布局进行优化,得到满意解。本文通过详细分析纺织企业内部布局及路径的特点,对纺织企业内部布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内部仓储布局优化的内容,并提出了用SLP方法进行仓储布局方案的设计。这种方法在其他行业被广泛地应用于布局设计,这为SLP在纺织企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其变得具有可行性;然后利用遗传优化算法进行优化设计,得出最终方案,最终用模糊评判对优化后的方案进行评价,预估其最终的应用效果。本文以某纺织厂为例,通过以上方法得出最终的优化方案,并对方案的可实施性进行评价分析。
关键词:纺织企业;;仓储布局;;SLP方法;;遗传算法;;模糊评判
-
1204.经编毛绒织物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仿真研究
[纺织业] [2019-08-21]
经编毛绒织物是经编产品中的一个重要品类,广泛使用在家纺、服装、汽车内饰等领域。近年来,电子横移和电子贾卡等提花技术在经编毛绒产品上的应用逐渐增加,提高了经编毛绒织物花色的丰富性,迎合了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的需求。新产品开发量的增加也对设计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研究了经编毛绒织物提花效应的设计方法,建立了包含织物工艺信息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织物中线圈结构和毛绒结构的仿真方法,并根据研究内容开发出具有完整设计和仿真功能的CAD系统,有助于提高经编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和信息化程度。通过研究单针床经编机和双针床经编机编织毛绒织物的原理,分析了毛绒提花效应的设计方法,对穿经排列、垫纱运动、贾卡意匠等对象的信息和关系进行抽象,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建立了描述它们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能够用于计算横移提花和贾卡提花毛绒织物的起绒区域和非起绒区域,为织物CAD系统实现设计功能和仿真功能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线圈结构的仿真包括线圈几何模型定义、线圈路径生成和线圈实体生成三个步骤。根据纱线在经编织物中的穿套关系,将成圈组织分为圈弧、圈柱、圈脚和延展线四个部分,将衬纬组织分为延展线和延展弧两个部分,结合线圈各个组成部分在织物中厚度方向所处的层次,通过给出关键点的方式定义了线圈的几何模型。为模拟织物中线圈的倾斜和网孔的形成,使用质点弹簧系统对线圈进行形变计算,根据计算结果调整线圈上关键点在织物中的位置,获得更接近真实织物的形态。在比较逼近样条曲线和插值样条曲线性质的基础上,选择Cardinal样条形成经过线圈几何模型上所有关键点的纱线路径曲线,研究了曲线生成时参数的影响和确定方法。分析常见局部标架的特性和经编线圈的特点后,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经编线圈仿真的切向旋转标架扫掠生成纱线的表面,标架跟随曲线切线的变化而旋转,通过简单的运算有效解决了扫掠过程中纱线截面可能发生突变扭转的问题。研究毛绒结构的仿真时,基于分层切片方法建立了经编毛绒织物的毛绒模型,给出了截面切片和轴向切片在几何着色器中的生成方法以及两种切片的选择算法。使用两种不同的切片消除了经典分层方法在与毛绒横截面平行的视线方向上容易出现层间空隙的视觉瑕疵。创建了噪声纹理图像和毛绒方向之间的映射关系,应用分形噪声模拟真实织物上毛绒角度的随机性,使毛绒方向更加自然。逐层绘制毛绒切片的过程中,为增强毛绒的层次感,建立了阴影的分层生成方法,并使用百分比接近滤波方法进行毛绒阴影的反走样,最后在像素着色器中实现了带阴影的光照模型。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以Visual Studio为开发环境,使用GDI和DirectX图形接口实现了经编毛绒织物的设计和仿真系统。系统具有穿经视图、垫纱运动视图和贾卡意匠视图等可视化设计界面,包含穿经、垫纱、工艺数据、原料等功能窗体,能够进行单针床和双针床提花毛绒织物的设计。通过对比系统输出的织物仿真结果和真实图像,验证了仿真算法的可行性。本文实现的织物设计和仿真系统可以帮助工艺开发人员直观地进行经编毛绒产品的开发,其生成的仿真图像也能够为服装系统的虚拟展示提供素材。
关键词:经编毛绒织物;;三维仿真;;线圈模型;;局部标架;;分形噪声
-
1205.钢领磁控溅射镀膜减摩特性研究
[纺织业] [2019-08-21]
钢领作为环锭细纱机的一个重要零件,在不同型号环锭细纱机上的用量在600~1200个之间,年消耗量接近一亿个,钢领表面的减摩性能直接关系到纺纱质量和生产效率。国际上先进纺纱企业采用的钢领表面摩擦系数、粗糙度低,纺纱锭速可达到25000 r/min,使用寿命两年以上,但生产成本较高。国内纺纱企业多使用普通碳钢或合金钢钢领,钢领表面摩擦系数高,纺纱锭速为15000 r/min,纺纱效率低,高锭速下纱线毛羽值、断头率较高,纺纱质量差。因此研究钢领的减摩性能对提高纺纱锭速和改善纺纱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102Cr17Mo不锈钢抛光钢领为研究对象,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对钢领表面进行镀膜改善减摩耐磨性。以现有试验设备条件要求选择试验靶材,从溅射自润滑软膜、硬膜两个角度考虑,试验设计三种镀膜方案:铬膜层、自润滑石墨膜层、氮化钛硬质膜层。经过大量试验对比分析:磁控溅射镀铬膜层摩擦系数降低到0.6左右,与电镀铬钢领差异不大,但膜基结合力强;石墨镀层膜基结合力小,减摩耐磨效果差;TiN镀层减摩耐磨性能良好但结合力需进一步提高。为实现减摩耐磨性与膜基结合力的同时提高,综合分析镀膜方案采用以铬为基底过渡层的Cr/TiN双层膜方案。研究Cr/TiN膜层摩擦系数与试验变量的关系,以影响膜层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氮气流量、镀膜时间、镀膜功率和炉内温度)设计正交试验,探究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和膜层摩擦系数的关系,由得出的摩擦系数变化曲线和正交试验极差值分析对比得到不同因素影响下Cr/TiN薄膜减摩性能的变化趋势,试验变量对膜层减摩性能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氮气流量、镀膜时间、镀膜功率和炉内温度。由正交试验中影响因素数据综合分析得到的最低摩擦系数为0.344。对最主要影响因素氮气流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Cr/TiN双层膜减摩效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RD对Cr/TiN膜层的表面形貌、原子构成、膜层晶粒取向变化进行检测分析,氮气流量为20 sccm时,TiN主要为(200)择优取向,能谱曲线图中氮原子与钛原子的个数比约为1∶1,此时薄膜表面粒子分布均匀,直径在50 nm左右,膜层致密,生成的为稳定的TiN化合物,摩擦系数最小值0.27。综合正交试验分析结果取得较优的镀膜工艺参数,进行重复试验,膜层摩擦系数稳定在0.2~0.3之间。对采用较优工艺参数生成的Cr/TiN薄膜的性能进行了检测。附着力测试平均值为51.4 N;采用载荷25 g显微硬度测试平均值为11.7 Gpa;采用粗糙度仪对膜层摩擦系数进行检测得粗糙度平均值为12.1 nm;薄膜的耐腐蚀性能评定为10级。在纺纱机上进行未镀膜与镀膜钢领实际应用对比测试,纺纱质量标准要求纱线毛羽H值在3以下,断头率在20(根/千锭·h)以下,该要求下镀膜钢领锭速可由15000r/min提高到18000 r/min,纺纱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纺纱效率可提高20%。
关键词:磁控溅射;;氮化钛;;薄膜;;钢领;;减摩
-
1206.基于蜗牛酶预处理的经纱泡沫上浆研究
[纺织业] [2019-08-21]
经纱上浆是提高织造效率的重要途径,并且可减少经纱断头造成的布面疵点,提升成品质量。目前,工厂普遍采用的浸压式上浆存在上浆率偏高、能耗大、排放多等问题。随着环锭纺纱紧密纺技术的推广,纱线强力普遍提高、毛羽数量减少,这使得对上浆的要求由原来的增强、保伸、耐磨逐渐转变为提高浆纱的耐磨性与贴伏毛羽。近年来,人们对上浆方式和浆纱工艺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泡沫上浆正是一种可产业化应用的浆纱工艺,以泡沫为介质对经纱进行上浆,不仅可以保证浆纱质量,还可以降低浆料与能源消耗。泡沫上浆是一种常温上浆方式,在应用于本色棉纱上浆时,由于其纤维表面存在果胶、棉蜡等疏水物质,导致棉纱润湿性能差,且在上浆过程中泡沫与棉纱接触时间较短,影响浆料对棉纤维的有效粘附,进而影响经纱上浆效果。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需要去除棉纤维表面的疏水物质,改善棉纱的润湿性能。本课题利用蜗牛酶中富含的果胶酶与纤维素酶去除棉纤维表面的果胶质,同时去除部分棉蜡,从而提高棉纱的润湿性。对蜗牛酶处理后的棉纱进行泡沫上浆,研究蜗牛酶处理条件对浆纱质量的影响,并对蜗牛酶处理条件以及泡沫上浆工艺进行优化。该研究旨在开拓蜗牛酶处理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为本色棉纱的泡沫上浆工业化生产提供支撑。首先,研究了蜗牛酶处理对棉纤维结构与棉纱相关性能的影响。分别对本色棉纱进行常规碱精练处理(NaOH质量浓度为25 g/L,温度为95℃)与蜗牛酶处理(蜗牛酶质量浓度为25 g/L,温度为50℃),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与X射线衍射分析后发现,蜗牛酶处理的棉纤维表面相对光滑,酯基的吸收峰基本消失,结晶度变化较小,说明蜗牛酶处理本色棉纱不仅能够去除纤维中的果胶等杂质,同时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节能省耗、环境友好等特点,是碱处理的理想替代工艺。在不同条件下对本色棉纱进行蜗牛酶处理后发现,随着蜗牛酶质量浓度的增加与处理时间的延长,果胶去除率先增大后趋于平缓、棉蜡去除率不断升高,二者的最大值分别为72%、29%;棉纱润湿性能与果胶去除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当蜗牛酶处理条件达到某一水平后,润湿性能不再明显变化;纱线失重率与断裂强力损失率均上升,失重率最高为3.83%,强力损失率最大值为2.96%。其次,提出了基于动态序列图像检测经纱上浆效果的方法,通过对浆纱的连续图像采集和分析得到浆纱的浆膜当量厚度、纱线条干不匀率以及浆液渗透率,研究了蜗牛酶处理对浆纱这三项指标的影响。利用图像采集装置分别对100 m长的原纱与浆纱进行动态不间断拍摄(帧率为41 fps),获取纱线序列图像。自动对每一帧图像进行K-means聚类算法,快速地进行自动阈值分割,得到纱线二值图像。再利用判定模板法去除二值图像上的噪声点以及纱线表面的毛羽,提取原纱与浆后纱线直径,再经过换算得到浆纱的浆膜当量厚度、纱线条干不匀率以及浆液渗透率。以人工描绘法得到的测试结果为基准,将此动态序列图像法与浆纱截面切片图像法测试结果的绝对误差进行比较,发现动态序列图像法准确度较高。对蜗牛酶处理后的棉纱进行泡沫上浆,结果表明随着蜗牛酶质量浓度的增加与处理时间的延长,浆纱的浆膜当量厚度与浆液渗透率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值,浆膜当量厚度由1.57μm升高至3.06μm;浆后纱线的条干不匀率明显减小,由12.46%降至4.72%;浆液渗透率由4.8%升高至21.9%。再次,研究了不同蜗牛酶处理条件对浆纱的上浆率、断裂强力增加率、耐磨增强率与毛羽降低率的影响,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分析法对蜗牛酶质量浓度与处理时间进行优化。随着蜗牛酶质量浓度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延长,棉纱的上浆率先迅速升高后趋于稳定,最大值为9.1%;浆纱的断裂强力增加率最高可达51.8%;毛羽降低率升高至90%后不再明显变化,大部分有害毛羽经过上浆后被消除;耐磨提高率呈现递增的趋势,浆纱耐磨次数可增加一倍。以耐磨提高率为响应值,对蜗牛酶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在优化的蜗牛酶处理条件(蜗牛酶处理浓度为22.3 g/L,处理时间为11.1 min)下获得浆纱耐磨提高率为96.2%。最后,对泡沫上浆工艺进行显著因素筛选、最佳水平范围确定以及参数优化。在浆液浓度、发泡倍率、发泡温度、搅拌速度、泡沫浆液流速、压浆力、烘燥温度7个泡沫上浆参数因素中,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出显著影响纱线毛羽降低率与耐磨提高率的因素为浆液浓度、发泡倍率与压浆力,显著因素对毛羽降低率的影响排序为:浆液浓度>压浆力>发泡倍率;对耐磨提高率的影响排序为:浆液浓度>发泡倍率>压浆力。对显著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路径实验,根据实验原理确定浆液浓度、发泡倍率与压浆力的最优范围分别为15.0-20.0%、5-7、0.50-1.00 MPa。通过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分析法获得最优泡沫上浆工艺参数为浆液浓度18.2%、发泡倍率5和压浆力0.59 MPa,得到浆纱的毛羽降低率与耐磨提高率分别为96.7%、132.8%。对未处理的本色棉纱、95℃热水预湿处理与蜗牛酶预处理的棉纱进行相同工艺参数下的泡沫上浆,测试结果证明蜗牛酶预处理可有效提高浆纱性能。
关键词:棉经纱;;浆纱;;泡沫上浆;;预处理;;蜗牛酶
-
1207.汉代女性社会经济生产活动研究
[纺织业] [2019-08-21]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女性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是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群体。随着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的逐渐发展,女性在生活状况、社会关系、伦理道德等方面被男权社会戴上了更加沉重的枷锁,社会地位不断下降。但是两汉时期作为封建礼教形成的过渡期,妇女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较为突出——与后世相比,这一时期社会对女性及两性关系更为宽容和通达。这使秦汉的女性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具有丰富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汉代图像资料为切入点,尝试对这一时期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情况进行研究,论述女性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探讨女性在社会经济方面所承担的责任,以及为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由此尝试分析两汉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及其形成的原因。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两汉社会经济概况、两汉女性农业生产活动、两汉女性手工业生产活动、两汉女性商业活动。汉代依靠生产工具的变革、统一和相对稳定的社会条件,以及统治者积极鼓励生产的政策,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不断前进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市”的发展,虽然在不同阶段统治者对商业政策有所不同,但是汉代商业整体方向是发展的。了解汉代社会经济的概况,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汉代女性的社会经济活动内容及范围。农业是汉代最重要的产业,汉代女性也通过参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承担赋税和徭役,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但是受到身体素质、身体力量等客观因素限制,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依然逊于男性。汉代女性在以纺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劳动中作用尤甚。在手工业中女性主要参与蚕桑业、纺织业、酿酒业等部门,其中以纺织业为主,参与人员遍布各个阶层。妇女们劳动工具丰富、创新技术、积极生产、分工明确,为两汉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主要劳动力。汉代女性在商业经营方面影响虽低,但并非空白。女性自身纺织、缝补、编履、烹饪、酿酒等家务劳动技能,为其从商提供了技术前提。汉代女性作为主要的社会劳动者之一,为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和商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技术的进步,是汉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汉代;;女性;;经济;;社会生产;;纺织业
-
1208.浅析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纺织业] [2019-08-21]
探讨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从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布局特点、企业数量、固定资产投资和贸易出口额等方面入手,定量分析了2014年至2016年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形势,在基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新疆纺织服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认为:当前新疆特殊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政策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其可持续发展还有赖于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投入、品牌建设、检测体系完善、电子商务渠道建设等综合措施的实施。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实地调研;;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电子商务
-
1209.废旧纺织材料基含氮碳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纺织业] [2019-08-21]
如今能源和环境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问题。能源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化石燃料仍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和利用,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日益恶化,因此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储存在废弃生物质中的生物质能是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但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我国是一个纺织品大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旧纺织品,目前,大部分富含碳的废旧纺织品都是通过填埋或焚烧来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其实,除了填埋和焚烧之外,废旧纺织品也可以用来制备碳材料。本文通过熔盐法将废旧纺织品转化为功能型碳材料,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将废旧的生物质转化为氮掺杂碳材料,已经被认为是能量储存与转换方面最有效且经济实惠的手段之一。羊毛纤维作为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含有大量的氮元素。在700℃的LiCl-KCl熔盐体系中,实现了利用熔盐碳化法将羊毛纤维转变成氮掺杂多孔碳。经过熔盐碳化得到的蜂窝状羊毛纤维衍生碳(WFC-MSC)具有787.079 m~2·g~(-1)的比表面积和质量分数为2.6%的氮含量。使用这种氮掺杂碳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0.25 A·g~(-1)电流密度下具有318.2 F·g~(-1)的高比电容以及良好的倍率性能。在5 A·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5000次循环,比容量仍有210F·g~(-1)。此外,WFC-MSC的对称超级电容器在中性Na_2SO_4电解液和1.8 V的宽电压范围中具有20.2 Wh·kg~(-1)的高能量密度,202 W·kg~(-1)的功率密度。这些结果表明羊毛纤维经熔盐碳化得到的氮掺杂多孔碳在超级电容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2)氮掺杂被认为是改善活性炭基超级电容器性能的有效途径。由于许多生物质本身不含氮或含有微量氮,因此需要额外添加氮源以达到掺氮的目的。本章以废旧牛仔布为前驱体,三聚氰胺为氮源,在800℃的LiCl-KCl混合熔盐体系中制备出的牛仔布基掺氮碳材料(NAPC-5)具有高比表面积(1791 m~2·g~(-1))、高含氮量(7.692 wt.%)和纳米无规则形态。在6 M KOH电解液中,NAPC-5电极在0.25 A·g~(-1)时的比电容高达331.5 F·g~(-1),在10 A·g~(-1)时的比电容仍为240 F·g~(-1)。此外,NAPC-5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5 A·g~(-1)时经过5000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达到95.8%。同时还将部分碳基材料组装成锂电池,并考察了它们的电池比容量,其中NAPC-5的比容量达到了405.09 mAh·g~(-1),更适合作为电池材料。NAPC-5的合成路线简单,电化学性能良好,在超级电容器和电池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3)以废旧亚麻为前驱体,通过在250℃预氧化60 min、700℃高温热解碳化120 min直接制备出了具有电化学活性的亚麻基碳纤维材料。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亚麻基碳纤维保持较完整的纤维状结构。通过BET测试得到其比表面积为737.8 m~2·g~(-1),孔容积为0.41 cm~3·g~(-1)。将亚麻基碳纤维做成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测试,在电流密度为0.25 A·g~(-1)时,具有的最大比电容为185 F·g~(-1)。
关键词:能源;;熔盐;;氮掺杂;;超级电容器;;锂电池
-
1210.第四届全国“梳理”技术高峰论坛聚焦高质量梳理
[纺织业] [2019-08-21]
6月1~3日,由中国纱线网主办,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四届"金轮杯"全国梳理技术高峰论坛在南通召开,经过前三届的探索和沉淀,梳理技术高峰论坛已经得到业界同仁的关注和认可。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企业领导、院校教授、一线梳理技术专家及业界媒体等嘉宾,就"生条质量、成纱质量、布面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梳理元件更换的原则和方法"、"附加分梳元件的作用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等话题,为行业梳理技术的发展出谋划策。本次会议共分为主论坛专题报告和分论坛
关键词:总经理;纺机行业;高峰论坛;纺织机械;主论坛;非织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