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1.木粉的微生物法表面改性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1-15]
通过培养木醋杆菌,使其所产细菌纤维素“生长”于木质纤维表面和表面的缝隙处,从而实现对木粉的表面改性.采用挤出混炼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木粉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木粉经细菌纤维素改性后,木质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情况明显改观,聚乳酸/木粉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与未处理时相比,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分别增加了27.05%,24.11%,39.13%.
关键词:表面改性;界面;聚乳酸;细菌纤维素;木粉
-
1632.PE-UHMW塑烧板基板成型压力与烧结时间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1-15]
利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PE-UHMW)粉末代替传统材料成型塑烧板基板,通过研究冷压压力对PE-UHMW粉末坯体孔隙率的影响及烧结颈随烧结时间的演变,确定了采用粉末压制烧结成型时成型压力应小于6 MPa,烧结时间应为30 min左右.通过对制件性能的检测及微观形貌的观察,验证了该参数成型的塑烧板基板符合孔径约为30~40μm,孔隙率大于40%,拉伸强度大于2 MPa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PE-UHMW;塑烧板基板;粉末压制烧结;模具设计;成型工艺;性能检测
-
1633.聚芳醚酮改性苯并恶嗪树脂相结构与冲击性能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1-15]
以热塑性聚芳醚酮(PAEK)改性的热固性苯并恶嗪树脂为对象,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树脂体系分相后的相结构并对其进行测量分析,用动态机械热分析仪和动态数字化冲击仪测试了改性树脂浇铸体的耐热性和冲击韧性.结果表明,加入PAEK后体系发生了旋节线相分离而形成双连续相结构,富苯并恶嗪的自相似特征步长由PAEK用量为5份时的0.49μm降低到35份时的0.22μm;因高PAEK含量的改性体系形成了细小的相结构(小于0.5 μm),使得位错绕过而可能无法形成较强的“钉扎”效应,导致树脂体系的韧性提高幅度较小;但PAEK与苯并恶嗪的相容性较好,改性苯并恶嗪树脂体系并未因PAEK的加入而降低耐热性.
关键词:苯并恶嗪;聚芳醚酮;相结构;冲击韧性
-
1634.PA66的结晶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1-15]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尼龙(PA)66结晶度进行测试,通过模拟注射成型时的模具温度、冷却速度和制品的调湿、退火条件,分析其对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晶度随着模具温度和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冷却速度和调湿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并获取相应的关系式.
关键词:PA66;结晶度;模具温度;冷却速度;调湿;退火
-
1635.聚甲醛/低密度聚乙烯接枝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1-15]
通过熔融接枝及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甲醛/低密度聚乙烯接枝纳米二氧化硅( POM/PE-LD-g-SiO2)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热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E-LD-g-SiO2的加入对POM基体具有良好的增强增韧作用,且随着PE-LD-g-SiO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热性能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PE-LD-g-SiO2的质量分数为4%时,复合材料的力学和热性能均达到最大值;而摩擦系数和体积磨损量逐渐降低,当PE-LD-g-SiO2的质量分数为6%时,达到最小值.
关键词:聚甲醛;二氧化硅;低密度聚乙烯
-
1636.复杂壳体类塑料件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1-15]
以21英寸彩电前壳作为研究对象,将Moldflow 2010作为CAE模拟试验平台,以熔体温度、模具温度、熔体注射时间、气体延迟时间、气体压力为关键工艺因素,考察了复杂壳体类塑料件气体辅助注射成型(GAIM)时制件的翘曲变形量和气体穿透情况.以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为基础,利用遗传算法并结合径向基神经网络建立GAIM工艺参数优化系统,可用于工艺参数组合的快速确定,为GAIM过程中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求解思路.
关键词: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正交试验;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工艺参数
-
1637.高光滑高含量玻璃纤维增强PA66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1-15]
在双螺杆挤出机中,采用熔融法制备了高含量玻璃纤维(GF)增强尼龙(PA)66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GF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和表面光滑程度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当PA66,GF,滑石粉,其它助剂质量分数分别为37%,50%,10%,3%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75 MPa,悬臂梁冲击强度为41 kJ/m2,弯曲弹性模量为11.2 GPa;生产加工顺利,且表面光滑无“浮纤”;同时,微观结构显示GF和滑石粉与基体树脂结合良好。
关键词:尼龙66;高玻纤含量;表面光滑;polyamide 66;high glass fiber content;surface smoothness
-
1638.尼龙12导热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1-15]
以导热碳材料(CC)为导热导电填料,采用熔融混合的方法制备了尼龙12导热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CC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电阻率、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C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呈线性增长,热变形温度显著增加,而体积电阻率显著降低.当CC的体积分数为47.4%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达到3.425 W/(m·K),电阻率达到0.10 Ω·Cm,热变形温度提高了77.1℃,同时,材料仍然保持与纯尼龙12相当的拉伸强度.
关键词:尼龙12;碳材料;热导率;电阻率
-
1639.一种热固性氰酸酯及其应用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1-15]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固性氰酸酯树脂组合物,包括如下成分:多官能氰酸酯、环氧树脂、阻燃剂和无机填料。本发明的热固性树脂组合物用于制备树脂片材、树脂复合物金属铜箔、预浸料、层压板、覆铜板层压板和印制线路板等。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湿性、阻燃性和低热膨胀系数。
关键词:
-
1640.偶联剂表面处理纳米SiC改性氰酸酯树脂的耐热性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1-15]
采用模塑成型法制备氰酸酯(CE)/纳米SiC复合材料,通过热失重(TG)分析和动态机械分析(DMA),分别考察了小分子硅烷偶联剂KH-560和大分子硅烷偶联剂SCA-3表面处理纳米SiC对CE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偶联剂均能有效地提高其耐热性,在小于400℃的低温区SCA-3的改性效果优于KH-560,但在400~750℃的高温区相反,其耐热性的高低与复合材料储能模量(E’)有关;相对纯CE,纳米SiC的质量分数为1%时,经KH-560和SCA-3表面处理的纳米SiC改性的CE/纳米SiC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率分别为16.71%和18.29%,质量保持率为95%的热分解温度提高率分别为17.25%和13.87%,450℃时质量保持率的提高率分别为59.67%和42.99%,E'≈ 1500 MPa时对应温度的提高率分别为16.03%和17.58%.
关键词:氰酸酯树脂;偶联剂;纳米SiC;耐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