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1.碳纳米管的功能化及其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2-15]
介绍了碳纳米管(CNTs)的功能化方法,包括化学功能化、物理功能化和混杂功能化,并从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方面综述了近几年功能化CNTs在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
关键词:碳纳米管;功能化;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carbon nanotube;functionalization;epoxy resin;mechanical property;thermal property;electrical property
-
1542.2011年我国热塑性工程塑料研究进展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2-15]
根据2011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综述了我国热塑性工程塑料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饱和聚酯、聚苯醚等通用热塑性工程塑料的高性能化,聚苯硫醚、聚醚酮类、聚四氟乙烯等特种工程塑料的实用化,以及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降解塑料等通用塑料的工程化研究进展,展望了今后热塑性工程塑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程塑料;热塑性塑料;改性;共混物;进展
-
1543.基于能量等效的双转子连续混炼机混炼段相似放大研究探讨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2-15]
根据双转子连续混炼机自身特性和等效平均停留时间、等价转子顶部剪切速率的原则,以能量等效为衡量混合效果的准则,提出双转子连续混炼机混炼段相似放大设计的流程及其理论模型.在该模型确定的转子转速和喂料速率下,利用Polyflow软件模拟了机筒内径分别为30 mm和100 mm的双转子连续混炼机混炼段和卸料段内的流场特征,以能量等效为指导准则,通过对流场特征和混合效果进行分析,对所提出的相似放大设计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相似放大;能量等效;双转子连续混炼机;流场模拟;混炼段;卸料段
-
1544.纳米SiO2界面处理对CE基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2-15]
将纳米SiO2先用大分子偶联剂SEA-171处理,再与偶氮二异丁腈发生接枝反应而锚固上偶氮引发剂,并通过热失重和元素分析证明了引发剂在纳米SiO2表面的锚固.利用纳米SiO2对氰酸酯树脂(CE)进行改性,研究了纳米SiO2的含量对CE/纳米SiO2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纳米SiO2复合材料界面的结构特征,探讨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当M-1的添加量为3%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增幅56.4%;弯曲强度增幅为44.2%.当M-2的添加量为4%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增幅为89.0%;弯曲强度增幅为53.8%.经过锚固处理后,纳米SiO2颗粒团聚程度减小,在高分子有机相中的分散更均匀.
关键词:纳米SiO2;氰酸酯树脂;锚固;偶联剂;静态力学性能;机理
-
1545.核壳型MBS增韧PC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2-15]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核壳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塑料( MBS)与聚碳酸酯(PC)的熔融共混物.研究了MBS对PC/MBS合金常温力学性能和低温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MBS在PC/MBS合金中的分布形态;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MBS增韧PC的机理符合空穴理论.
关键词:聚碳酸酯;核壳型;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增韧;低温
-
1546.PhMI-St-AN耐热改性剂的合成及与PVC的共混发泡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2-15]
采用悬浮共聚合法制备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 PhMI-St-AN)三元共聚物耐热改性剂,将其与聚氯乙烯(PVC)共混通过模压发泡制备了PVC/PhMI-St-AN泡沫塑料.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手段对PhMI-St-AN三元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共聚物组成对三元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其与PVC相容性的影响,考察了PVC/PhMI-St-AN泡沫塑料的热尺寸稳定性和吸水性.结果表明,PhMI-St-AN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其Tg随PhMI含量的增加而提高,PhMI-St-AN三元共聚物提高了PVC/PhMI-St-AN泡沫塑料的热尺寸稳定性,降低了吸水率.
关键词: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悬浮共聚合;PVC泡沫塑料;耐热性能
-
1547.硅系阻燃剂阻燃PC及PC/ABS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2-15]
综述硅系阻燃剂阻燃聚碳酸酯(PC)及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复合材料的机理,以及无机硅、有机硅氧烷类、聚倍半硅氧烷及其衍生物、有机/无机杂化硅材料、带有双螺环磷酸酯和磷杂菲的硅系阻燃剂等在PC及PC/ABS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指出硅系阻燃剂是PC及PC/ABS复合材料用阻燃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含硅阻燃剂;阻燃机理;polycarbonate;ABS;silicone-containing flame retardant;the mechanism of flame retardant
-
1548.微孔聚碳酸酯的制备工艺与泡孔结构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2-15]
使用超临界CO2流体作为发泡剂在不同条件下制得一系列微孔聚碳酸酯(PC)。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各种制备工艺参数对微孔PC泡孔结构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阶段的时间超过3.5 h时,试样中的CO2基本达到饱和;饱和阶段压力的增加会使泡孔直径减小,泡孔密度增大;而发泡温度的增加和发泡时间的延长则会使泡孔直径增大,泡孔密度减小。当完全发泡时,试样的泡孔结构在厚度方向上有明显区别:试样表皮部分未发泡,有致密的表皮结构;试样表层附近泡孔直径较小,泡孔密度较大;试样中心处的泡孔直径较大,泡孔密度较小。
关键词:超临界CO2;微孔聚碳酸酯;泡孔结构;supercritical CO2;microcellular polycarbonate;cell structure
-
1549.PVDF/PVC自洁共混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2-15]
以聚偏氟乙烯(PVDF)/聚氯乙烯(PVC)共混膜为对象,基于“荷叶效应”原理,用KOH的乙醇溶液对PVDF/PVC共混膜进行亲水改性,然后化学浴沉积烷基氯硅烷,在膜表面构造微纳米结构,制得具有超疏水能力的PVDF/PVC共混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光电子能谱和接触角测量对PVDF/PVC共混膜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亲水改性提升了PVDF/PVC共混膜表面烷基氯硅烷的化学浴沉积效果;亲水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KOH的浓度为5%、反应时间为9 min、反应温度为45℃;化学浴沉积后的PVDF/PVC共混膜接触角可达153°,滚动角小于1°,具有良好的防污自洁性能。
关键词:聚偏氟乙烯;聚氯乙烯;亲水改性;化学浴沉积;自洁性能;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polyvinyl chloride;hydrophilic modification;chemical deposition;self-cleaning property
-
1550.共混型PET光扩散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3-12-15]
通过共混法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中添加光扩散剂制备PET光扩散膜。利用Mie散射理论计算了光扩散剂颗粒的折射率和粒径对光扩散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光扩散剂颗粒折射率对光扩散效果的影响较小,而颗粒粒径的影响较大,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探讨了光扩散剂添加量对光扩散效果的影响和原因,制备出透光率为85.3%、雾度为90.86%的PET光扩散膜。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光扩散膜;Mie散射理论;透光率;雾度;PET;light-diffusing film;Mie scattering theory;transmittance;ha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