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1.硅灰石填充尼龙1010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2-15]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硅灰石,然后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尼龙(PA)1010/硅灰石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熔体流动速率(MFR)和力学性能测试及动态力学分析(DMA)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硅灰石均匀分散在PA1010基体中;复合材料的MFR随硅灰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挤出和注射成型实验表明,当硅灰石质量分数≤70%时,复合材料仍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硅灰石的加入显著提高了PA1010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当硅灰石质量分数为7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弹性模量与拉伸强度比纯PA1010分别提高了256%与29%,弯曲弹性模量与弯曲强度则分别提高了367%与93%;复合材料的动态储能模量随硅灰石含量的增加而大幅提高,当硅灰石质量分数为70%时,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下的动态储能模量提高了约376%。
关键词:尼龙1010;硅灰石;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动态储能模量;nylon1010;wollastonite;tensile property;flexural property;dynamic storage modulus
-
1402.新型苯并恶嗪的合成及其改性CE/BMI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2-15]
采用溶剂法合成新型羟基封端的苯并恶嗪(Boz-BPA)中间体及其固化物[P(Boz-BPA)]。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差扫描量热法、FTIR和热失重分析其固化过程。采用熔融预聚法制备了氰酸酯(CE)/双马来酰亚胺(BMI)/Boz-BPA树脂体系,并分析研究了改性树脂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Boz-BPA中间体的固化温度为227℃,固化产物的5%和10%热失重温度分别为365和395℃,800℃时的质量保持率高达54%;适量Boz-BPA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CE/BMI树脂的韧性和强度,10%Boz-BPA的加入可使CE/BMI树脂的冲击强度达到14.3 kJ/cm2,弯曲强度达到128.6 MPa。
关键词:苯并恶嗪;合成;树脂;热稳定性;benzoxazine;synthesis;resin;thermal stability
-
1403.HGB改性酚醛/高硅氧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2-15]
采用高强中空玻璃微珠(HGB)改性酚醛树脂(PF),制备了PF/高硅氧布/HGB复合材料层压板,研究了HGB含量对复合材料烧蚀性能、密度、隔热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电子显微镜观察了HGB的分布。结果表明,HGB均匀分散在纤维束与纤维束之间的树脂胶液中;适量的HGB可提高复合材料炭化层强度,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烧蚀能力;当HGB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氧-乙炔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最低,分别为0.091 mm/s和0.0669 g/s,比未添加HGB的降低了35.9%和20.1%;复合材料的密度随HGB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综合比热容、热扩散系数和导热系数的分析,当HGB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综合隔热性能最好。
关键词:中空玻璃微珠;酚醛树脂/高硅氧布;复合材料;烧蚀性能;hollow glass bead;phenolic resin/high silica fabric;composite;ablative property
-
1404.PET与PLA相互部分取代的可行性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2-15]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不同组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聚乳酸(PLA)的共混物,研究了PET和PLA相互部分取代的可行性。采用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手段对PET与PLA共混物的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相容性和热稳定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与PLA的共混物在350℃后才开始出现明显的热分解,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当PLA或PET质量分数为20%时,PET与PL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当PLA质量分数为20%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比纯PET分别提高26.1%,41.7%和111.7%;PET质量分数为20%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比纯PLA分别提高152.6%和36.6%。PET和PLA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改善对方的力学性能,可相互部分取代。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乳酸;共混物;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相互部分取代;PET;PLA;blend;mechanical property;thermal stability;partially replace each other
-
1405.可提高挤出压力的齿轮泵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2-15]
针对挤出机常规齿轮泵因存在径向力问题而使挤出压力的提高受到限制的现状,借鉴谐波齿轮传动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齿轮泵,从结构、原理上实现了径向力的平衡,有利于增加齿轮泵的挤出压力,具有增压、稳压、挤出量稳定均匀的良好特性,并可挤出双倍的物料量,为提升齿轮泵的性能与竞争力开创了新途径。
关键词:塑料制品;挤出压力;齿轮泵;径向力;谐波齿轮传动;plastic products;extrusion pressure;gear pump;radial force;harmonic gear transmission
-
1406.工艺参数对微发泡PC/ABS微孔形态的影响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2-15]
基于田口方法的稳健参数设计方法进行正交试验,利用位置与散度建模方法,对试验结数据进行信噪比以及位置、散度分析,研究预塑量、熔体温度、模具温度、注射速度、注射时间、注塑压力对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微孔塑料微孔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微孔直径大小的参数依次为注气时间、注塑压力、熔体温度、模具温度、预塑量、射出速度。最后通过最佳工艺组合预测微孔直径最优值,并通过试验验证,最终改善了微孔形态,提高了微孔发泡的质量。
关键词:微发泡;聚碳酸酯;ABS;工艺参数;泡孔形态;microcellular foaming;PC;ABS;process parameters;cell morphology
-
1407.液体润滑剂改性MCPA6复合材料的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2-15]
研究了液体石蜡和H201甲基硅油两种液体润滑剂对浇铸尼龙6(MCPA6)的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探讨了MCPA6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液体石蜡和H201甲基硅油均能明显改善MCPA6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且液体石蜡改善效果更佳。当液体石蜡含量为9%时,MCPA6复合材料摩擦系数低达0.037,磨损率低达0.193×10-5 mm3/(N · m),分别比纯MCPA6降低了84%,96%;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略有降低,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均得到提高。
关键词:液体润滑剂;MCPA6;力学性能;摩擦系数;磨损率;liquid lubricant;MCPA6;mechanical properties;friction coefficient;wear rate
-
1408.2012年聚甲醛市场分析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2-15]
介绍了2012年国内外聚甲醛(POM)的供应、需求以及进出口和消费情况,对2008~2012年的价格走势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走势进行了预测。分析了2007~2012年的供需平衡情况。从POM的生产工艺、技术改进以及应用开发、品种多样化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聚甲醛;市场分析;预测;polyoxymethylene;market analysis;prediction
-
1409.无卤膨胀阻燃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性能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2-15]
利用无卤膨胀阻燃剂(IFR)阻燃长玻纤增强聚丙烯(LGFPP)复合材料,研究IFR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热稳定性能、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IFR使复合材料燃烧后生成了具有阻燃作用的炭层,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随IFR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逐渐提高,热释放速率峰值及其平均值、总热释放速率和生烟速率逐渐降低,力学性能略有下降。当IFR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LOI和垂直燃烧等级分别达到了24.4%和UL 94 V-0级。
关键词:长玻纤增强聚丙烯;无卤阻燃;燃烧性能;阻燃性能;复合材料;long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P;halogen-free flame retardant;combustion behavior;flame retardancy;composite
-
1410.PETG增黏改性研究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014-02-15]
为提高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共聚物(PETG)的平均分子量和熔体黏度,改善其成型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以国内试产PETG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γ-辐照、交联-扩链和固相聚合等方法对PETG的特性黏数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对PETG均有增黏作用,其中,以甲苯二异氰酸酯作交联-扩链剂的反应挤出和固相聚合是增黏PETG较为适宜的方法。
关键词:PETG;黏度;熔体流动速率;γ-辐照;交联-扩链;固相聚合;PETG;viscosity;melt flow rate;γ-irradiation;crosslinking-chain extention;solid-phase polymer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