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3916 篇 当前为第 423 页 共 1392

所属行业:采矿业

  • 4221.湖南邓阜仙钨锡多金属矿床氦氩同位素特征及成矿流体示踪

    [采矿业] [2018-06-19]

    邓阜仙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的一个重要石英脉型黑钨矿矿床。本文尝试采用与钨矿成矿关系密切的长石、石英开展了He-Ar与H-O同位素的研究,结果显示石英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测定值为0.006~0.0244 Ra,明显低于地壳值(0.01~0.05 Ra)。成矿流体中~(40)Ar/~(36)Ar变化范围在303.3~867.8,高于饱和大气雨水~(40)Ar/~(36)Ar值(295.5)。石英包裹体中,δ~(18)O测试值变化于+10.3‰~+13.7‰之间,平均为+12.4‰;石英中包裹体H_2O的δD测试值变化于-72.9‰~-100.1‰之间,平均为-89.28‰,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两种不同的同位素体系均表明本区的成矿作用为邓阜仙岩体的期后热液受到了裂隙中大气降水的影响。
    关键词:He-Ar;H-O;同位素;成矿流体;邓阜仙;湖南
  • 4222.青藏高原羌塘地体南缘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保存机制及其重要意义——以铁格隆南超大型矿床为例

    [采矿业] [2018-06-19]

    由于青藏高原隆升不可避免的强烈剥蚀作用,中生代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形成、保存和发现就需要多种地质因素的耦合。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新发现的铁格隆南铜矿是一处隐伏、半隐伏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叠加矿床。系统的地质编录发现,矿床的保存得益于成矿后美日切错组火山岩的覆盖。在矿体和火山岩之间发现了古风化壳,并识别出弱风化残积层、残积古土壤、半风化坡积物三种风化剥蚀界面,说明矿床形成以后经历了一定程度的隆升剥蚀。通过成矿系统的保存程度间接估算,118~111 Ma之间最小剥蚀厚度为600~1 200 m,区间剥蚀速率为0.1~0.2,平均0.15 mm/a。矿床形成时的地表高程可能达到2 000~2 500 m。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闭合末期,对其剥蚀作用的研究验证了南羌塘地体在早白垩世晚期经历过一次重要的剥蚀过程,同时指示了早白垩世晚期是青藏高原隆升历史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浅成低温热液;斑岩矿床;矿床保存;隆升;班公湖—怒江;西藏
  • 4223.新泰光伏农业项目取用矿坑水可行性分析

    [采矿业] [2018-06-19]

    以新泰市采煤沉陷区光伏农业建设项目用水需求为例,结合当地水资源特点,对供水水源地的选择进行了论证,分析了项目区取用矿坑水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光伏发电;农业用水;矿排水
  • 4224.鄂尔多斯盆地罕台庙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还原性与铀成矿关系

    [采矿业] [2018-06-19]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罕台庙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地层还原性的地质参数进行统计,发现该地层的还原性强弱与铀矿体的厚度、品位和平米铀量具有一定的关系。地层还原性较强或较弱,均不利于铀富集,仅在适当范围内,才有利于富铀矿体的形成,才能使铀矿体的厚度、品位和平米铀量达到最大值。因此,地层或砂体的还原性研究,对铀矿体的精确空间定位具有显著的指导性作用。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罕台庙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地层还原性;铀矿体
  • 4225.GPS技术在地质找矿中控制测量的应用

    [采矿业] [2018-06-19]

    通过对已有测量成果的分析,确定了E级GPS网的布设方案,简述了GPS技术在详查矿区控制测量中的实际应用。指出了GPS技术在矿区中运用的特点,并对控制网的精度做了简单评定,为今后矿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控制测量;GPS技术;详查找矿
  • 4226.新桥矿爆破工艺与参数优化

    [采矿业] [2018-06-19]

    为解决新桥矿大块率高、炸药单耗高及爆破效率低等问题,在对爆破工艺改进的基础上设计有限的爆破试验(13组试验)获取样本,并建立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隐含层节点数取9),以最小抵抗线W、孔间距a、周边孔距Z作为输入因子,以炸药单耗、大块率作为输出因子预测、优选爆破参数。优化推荐W=0.8 m、a=1 m、Z=0.8 m,对应的炸药单耗为0.2001 kg/t,仅为原工艺的50%;大块率为5.2091%,仅为原工艺的20%;生产效率提高了约65%。该方法采用有限的试验与智能预测相结合,实现低成本获取真实样本,并提高了预测精度。
    关键词:爆破参数;爆破试验;BP神经网络;优化预测
  • 4227.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r系钙钛矿电极B位元素成分优化规律

    [采矿业] [2018-06-19]

    采用第一性原理,对元素周期表中3~6周期52种元素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r为A位系列钙钛矿结构电极材料B位替换元素的相关结构相的结合能进行了系统计算,据此分析了各元素对生成立方相和六方相结构稳定性影响的趋势。通过对相关体系的成分比例进行推算,讨论了这些实验体系在稳定性趋势图中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对上述体系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以Mo-Fe-Co连线为中心的成分优化区域。根据相关氧离子扩散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该区域形成的原因与氧空位形成能、迁移能以及禁带宽度均较为适中有关。以上理论结合实验的研究为电极材料的成分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SOFC;钙钛矿型电极材料;第一性原理计算;数据分析
  • 4228.低品位萤石矿分选试验研究

    [采矿业] [2018-06-19]

    讨论了羧甲基纤维素作为调整剂用于低品位萤石矿的分选问题,分析了矿石性质、制样过程和磨浮工艺,确定了浮选最佳工艺参数.在磨矿细度-200目占80%、浮选温度26℃~35℃、油酸用量600~650g/t矿、羧甲基纤维素用量600g/t矿,硫酸用量300g/t矿参数条件下,采用一粗六精中矿集中返回工艺,萤石精矿品位可达到98%以上,回收率可达到88%以上.
    关键词:羧甲基纤维素;萤石;浮选
  • 4229.基于螳螂眼算法无人矿车图像处理系统研究

    [采矿业] [2018-06-19]

    为了提高矿下恶劣环境中无人车图像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设计了一种基于螳螂眼算法的图像处理系统。采用专用数字图像处理芯片CV220x作为无人矿车图像处理系统的核心处理器,并运用基于螳螂眼算法扩展的边缘检测技术、图像形态运算以及神经元学习算法对矿下拍摄的视频流进行实时、高效的处理。最后通过MATLAB对算法进行仿真,并以矿下实时拍摄的视频数据为实验对象,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适用于矿下无人车安全运行所需的固件控制模块,能够对车前人员进行明确的检测并及时做出安全警报。
    关键词:无人矿车;图像处理;螳螂眼算法
  • 4230.江西省龙潭下测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

    [采矿业] [2018-06-19]

    江西省南部赣县龙潭下测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武夷褶皱南西侧之于山南北向构造带、赣州—上杭区域性北东向深大断裂与上犹—会昌东西向断裂带的交接复合部位,处于江西南部于山成矿带中的赣县-于都远景区中。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测区成矿元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龙潭下区域化探异常进行了1∶1万土壤测量检查;并在土壤异常区结合浅层和深部工程验证对测区的成矿因素有了初步了解,并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关键词:地球化学异常;富集系数;变化系数;异常查证及找矿远景
首页  上一页  ...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