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21.瓜州花西山金矿矿区特征及找矿前景
[采矿业] [2018-07-25]
花西山金矿床位于花牛山-金场沟多金属成矿带西段,是花牛山铅锌矿外围的小型金矿床。随着找矿工作的深入,发现金银铅锌多金属均在矿脉深部强烈富集,本矿床地质特征与花牛山铅锌矿床有相同性,矿(化)体受构造及岩浆岩控制。据矿区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已知矿体深部及西部找矿潜力很大,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应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矿床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发展为中型勘查开发基地的前景。
关键词: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特征;找矿前景;花西山;瓜州
-
3722.物探在金属矿中的技术应用
[采矿业] [2018-07-25]
物探是地质工作中重要的找矿工作手段,本文阐述了物探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成果。
关键词:物探;高精度磁法;磁场
-
3723.云南兴龙寨地区地质特征及多金属成矿潜力探讨
[采矿业] [2018-07-25]
兴龙寨地区古陆块活跃构造发育,是矿产富集理想区带,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地质条件研究,分析该地区多金属成矿潜力。希望对该地区寻找多金属矿提供依据。
关键词:兴龙寨;地质特征;多金属
-
3724.内生磷矿成矿规律及预测准则
[采矿业] [2018-07-25]
内生磷矿在世界磷矿资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已经发现了40余处碱性杂岩,主要分布于华北和塔里木地区,展望北方找磷前景十分乐观。本文深入分析了内生磷矿的成矿规律,并指出了其预测准则。
关键词:内生磷矿;成矿规律;预测准则
-
3725.中国金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研究
[采矿业] [2018-07-25]
在系统分析研究中国1 572座小型及以上规模金矿床资料的基础上,以找矿预测为目的,根据成矿地质作用类型划分了沉积型、火山岩型、岩浆热液型和剪切带型金矿4种类型。提出了中国金矿床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和成矿时代爆发性特点:陆块区分布的金矿床占全国总金矿数的60%,中生代金矿占全国总金矿数的71.5%。研究发现侵入岩和次火山岩是金矿床最主要的成矿地质体,并总结了识别隐伏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通过对450座代表性金矿床地质事实的统计研究,提出中国金矿主要为两类:一类金矿床Au和Ag共伴生,成矿温度约250℃,Au的成色一般低于900,As和Sb含量极低,成矿早阶段形成强度不等的钾长石化、钠长石化;另一类金矿床Au和As、Sb共伴生,成矿温度低于250℃,Au的成色一般高于900,Ag含量低,成矿早阶段蚀变主要为硅化,有的为次生石英岩。以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作为切入点,探讨了金从流体组分转变为成矿结构面中的固体矿物组分这一短暂过程的迁移沉淀机制,为金矿的找矿提供了借鉴依据。
关键词:金矿;找矿预测;矿床类型;成矿规律;迁移沉淀机制
-
3726.东曲矿12614工作面的动压巷道受力与变形特征分析
[采矿业] [2018-07-25]
通过分析不同阶段巷道动压的诱因及破坏变形特征表明:留巷掘进期间巷道围岩变形较小,表面位移可控制在100 mm以下;相邻工作面回采期间留巷受力大,变形显著;本工作面回采期间相邻工作面留巷侧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再次受到扰动。并针对12614工作面的动压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煤柱支承压力分布曲线,对巷道的支护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留巷;动压;变形特征;数值模拟
-
3727.内蒙古协力地区次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潜力
[采矿业] [2018-07-25]
突泉协力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的次火山岩主要由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等组成。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石英二长斑岩和闪长玢岩的里特曼指数δ介于2.55~3.84之间,为钙碱性岩系,铝饱和指数ACNK为1.00~1.18,为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稀土总量较低(∑REE为113.41×10~(-6)~170.27×10~(-6)),轻、重稀土分异较强(La_N/Yb_N为8.94~17.98),Eu具弱负异常,δCe为0.97~1.09,Ce异常不明显;Nb、Ta、P、Ti等相对亏损,Rb、Ba、K、Hf等相对富集,Nb/Ta比值(10.03~11.96,平均为10.87)小于16.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形成过程中同化混染了壳源物质。岩浆的形成与晚侏罗—早白垩世造山晚期华北板块北缘软流圈上隆过程中、在火山型被动陆缘处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改造有关,其岩石地球化学及含矿性参数显示,研究区具有寻找次火山岩—斑岩型Au、Ag、Cu矿的潜力。
关键词:协力地区;火山型被动陆缘;造山晚期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
3728.植物源烟水对不同发育期黄芩光合特性和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采矿业] [2018-07-25]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利用灌根和叶面喷施植物源烟水处理黄芩,研究其对黄芩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水处理能显著影响黄芩光合参数,灌根和叶面喷施均能提高黄芩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灌根在果熟期Pn及花果末期WUE值分别较对照提高31.2%(P<0.05)和31.0%(P<0.05),叶面喷施在花果末期Pn及WUE值分别较对照提高15.1%(P<0.05)和46.2%(P<0.05);初始荧光、最大荧光显著低于对照组,灌根在始花期Fo降低17.2%(P<0.05),叶面喷施在始花期及果熟期Fm较对照分别降低22.1%(P<0.05)、23.4%(P
关键词:植物源烟水;黄芩;光合特性;矿质营养
-
3729.万山汞矿南区矿床地质特征、控矿规律及找矿模式
[采矿业] [2018-07-25]
万山汞矿南区,系万山汞矿区南延部分,南区汞矿均系隐伏矿床。通过对南区汞矿的找矿勘查,综合分析其地质特征和控矿规律,总结出找矿有利地段:有利含矿层+有利构造部位+有利岩相部位+钻探大剖面+钻孔控制。根据这一找矿模式,在南区找矿取得重大突破,陆续找到了杨木桥、小客寨等深部盲矿,对寻找深部隐伏矿体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万山汞矿;隐伏矿;地质特征;控矿规律;找矿模式
-
3730.杂化钙钛矿(HOC_2H_4NH_3)_2CuCl_4的制备与表征
[采矿业] [2018-07-25]
采用低温溶液法合成了新型层状有序的含有羟基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HOC_2H_4NH_3)_2CuCl_4,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和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等手段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材料通过无机框架诱导有机组分有序排列,形成了规则的层状结构,有序性高。该杂化钙钛矿材料的分解温度为212℃,电阻率为2.86×10~6?·cm,比不含羟基杂化钙钛矿的电阻率低两个数量级。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显示285 nm左右有一归因于电子从Cl(3p)价带顶跃迁到Cu(4s)导带底而产生的吸收峰。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图表明:二维层状杂化钙钛矿晶体中的Cu~(2+)与6个Cl~–形成八面体配位,Cu–Cl键长为0.191 nm,层间距为1.099 nm。
关键词: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晶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