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内蒙古协力地区次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潜力
作者:郝义;王士路; 加工时间:2018-07-25 信息来源:矿产勘查
关键词:协力地区;火山型被动陆缘;造山晚期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摘 要:突泉协力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的次火山岩主要由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等组成。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石英二长斑岩和闪长玢岩的里特曼指数δ介于2.55~3.84之间,为钙碱性岩系,铝饱和指数ACNK为1.00~1.18,为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稀土总量较低(∑REE为113.41×10~(-6)~170.27×10~(-6)),轻、重稀土分异较强(La_N/Yb_N为8.94~17.98),Eu具弱负异常,δCe为0.97~1.09,Ce异常不明显;Nb、Ta、P、Ti等相对亏损,Rb、Ba、K、Hf等相对富集,Nb/Ta比值(10.03~11.96,平均为10.87)小于16.2,岩浆来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形成过程中同化混染了壳源物质。岩浆的形成与晚侏罗—早白垩世造山晚期华北板块北缘软流圈上隆过程中、在火山型被动陆缘处发生强烈的构造—岩浆改造有关,其岩石地球化学及含矿性参数显示,研究区具有寻找次火山岩—斑岩型Au、Ag、Cu矿的潜力。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hbstl.org.cn)获取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