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41.钒钛烧结矿与普通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性的对比研究
[采矿业] [2018-09-15]
试验研究分析了钒钛烧结矿与普通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性,结果表明:普通烧结矿在500℃低温还原粉化性最差,粉化指数达83.80%;钒钛烧结矿在700℃时低温还原粉化指数达到最低值41.94%,低温还原粉化性能最差;普通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指数是钒钛烧结矿的2倍,钒钛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性很差;调整钒钛烧结矿化学成分组成,使Mg O含量提高到5%左右,以及喷洒氯化物稀溶液时都可以改善钒钛烧结矿低温还原粉化性。
关键词:钒钛烧结矿;普通烧结矿;还原粉化性
-
2142.广西某低品位微细粒铅锌矿选矿试验
[采矿业] [2018-09-15]
广西某低品位微细粒铅锌矿石铅、锌品位分别为0.95%、3.01%,铅、锌矿物嵌布粒度微细,分别主要赋存于方铅矿、闪锌矿中,并可综合回收铁和重晶石。为合理开发该矿石资源,进行选矿试验。通过平衡过磨与目的矿物单体解离之间的矛盾,选择棒磨方式进行磨矿,并运用等沉比理论确定合适的筛分分级粒度,然后通过分粒级摇床重选—磁选流程试验,最终获得铅品位53.07%、回收率78.76%的铅精矿和锌品位63.71%、回收率83.54%的锌精矿,同时可回收铁精矿和重晶石精矿,且流程无需药剂添加,实现该矿石的高效环保分选。
关键词:选矿;摇床;筛分;磁选
-
2143.一段两闭路磨矿分级工艺流程在金源选矿厂的应用
[采矿业] [2018-09-15]
针对河南金源选矿厂原一段一闭路磨矿分级工艺流程在生产调试过程中暴露出的磨矿效率低、磨矿效果不理想和分级效率低、分级效果差的问题,通过合理配置磨矿分级设备,进行一段两闭路磨矿分级工艺改造。应用实践表明,一段两闭路磨矿工艺可改善磨矿和分级效果,溢流跑粗现象明显减少,生产指标趋于稳定,选矿厂处理能力和回收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选矿成本降低,综合效益显著。
关键词:磨矿效果;分级效率;一段两闭路
-
2144.青拓物流码头红土镍矿输送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采矿业] [2018-09-15]
本文基于青拓物流码头传统的红土镍矿装卸工艺方案,提出该输送系统的改造方案,并重点分析改造后输送系统的布置与特点,以及输送系统的主要设备配置,供今后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红土镍矿;皮带机;输送系统;改造方案
-
2145.矿用卡车电动轮翻转架设计
[采矿业] [2018-09-15]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使用大量的电动轮自卸卡车进行生产运输任务,因此用于运行和周转的电动轮数量很多,每年电动轮的检修和维护数量十分庞大。检修和维护过程中一个重要工序就是多次对电动轮进行翻转,目前主要使用吊车和人力配合进行该工序,这样就造成检修效率低下、检修过程安全风险大。因此,根据维护检修实际需要,针对电动轮需要旋转角度和升降位置,并借鉴了汽车吊伸缩吊臂的结构,设计制造一种电动轮翻转架。该翻转架具有承载性能可靠、扭矩输出平稳、翻转及升降动作精准、运行噪音小、人员操作安全等特点。
关键词:电动轮自卸卡车;电动轮翻转架;旋转架立柱
-
2146.新景矿矿井涌水量研究
[采矿业] [2018-09-15]
将井田内勘探钻孔实际抽水试验资料、新景矿实际矿井用水资料及周边矿井含水层涌水量关系作为矿井设计依据。根据井田内勘探钻孔徐、奥灰实际抽水试验资料,运用大井法承压水公式预算徐、奥灰的可能涌水量,为矿井设计抗灾排水能力时参考。
关键词:涌水量;水文;抽水试验
-
2147.延边地区石井金银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采矿业] [2018-09-15]
为确定石井金银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矿床成因,取主成矿阶段的石英—方解石脉,进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和H、O同位素测试。研究表明,石英和方解石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少量为纯液相包裹体;所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变化范围均较大,均一温度集中于240℃~280℃,盐度范围在0.18~18.10 wt%Na Cl,流体密度为0.57~0.97 g/cm~3,流体压力为9.24~48.19 MPa,估算的成矿深度介于0.31~1.61 km之间;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水,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H_2O-NaCl体系。包裹体中δD变化范围为(-114.8~-106.1)×10~(-3),δ~(18)O_(H_2O)范围为(-3.03~-1.43)×10~(-3),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根据成矿地质条件、蚀变矿化特征、成矿流体特征以及与国内外典型矿床对比研究认为,石井矿床的成因类型为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石井金银矿床;矿床成因;延边地区
-
2148.西藏打加错北东部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采矿业] [2018-09-15]
西藏打加错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部,现于打加错北东部发现2个斑岩型铜及1个铜多金属矿点,其成矿与南北向地堑有关,呈串珠状分布于地堑系东侧隆起带,3个矿点出露距离仅6km,具较大找矿潜力。
关键词:地质特征;成矿规律
-
2149.矿用本安型微震监测分站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研究
[采矿业] [2018-09-15]
由于煤矿井下特殊的工作环境,要求微震监测分站既要符合防爆要求,还要尽可能轻便。微震监测分站的性能指标是整个微震监测系统采集和传输的关键。给出了KJ959矿用本安型微震监测分站的电气性能指标,并给出了几个关键指标的检验方法。
关键词:微震监测;技术要求;检验方法
-
2150.中国主要铀矿类型、特点及其空间分布
[采矿业] [2018-09-15]
中国铀矿床通常划为四大类型,即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砂岩型。本文根据一些火山岩型铀矿的形成环境与火山岩浆活动关系不大,主要受火山岩浆活动之后的中酸性斑岩侵入活动控制的事实,辟出斑岩铀矿类型;斑岩型与花岗岩型、火山岩型铀矿是并列关系。花岗岩型和斑岩型铀矿归为构造控制型铀矿,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铀矿归为层位控制型铀矿。中国铀矿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成带成片、相对集中、不均衡分布特点,以SN向贺兰山—龙门山—小江断层带为界,可划分为东部滨太平洋铀成矿域、西(北)部古亚洲铀成矿域、西(南)部特提斯铀成矿域。滨太平洋铀成矿域可进一步划分为华南铀矿省、华北铀矿省和东北铀矿省。西(南)部的特提斯铀成矿域,工作程度低,找矿潜力尚待深入研究。西(北)部古欧亚大陆铀成矿域,有西北铀矿省。4大铀矿省内共划分出18个成矿带(区)。以火山岩、斑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靠近沿海的滨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内,以花岗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则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带内,以碳硅泥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扬子陆块北部和东南部边缘地带和南秦岭地带,以砂岩型铀矿为主的成矿带主要分布在我国北部陆相沉积盆地内。铀成矿带(区)分布的不均匀性,不仅受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保矿条件等因素控制,而且还与当前地质勘查工作程度、经济技术条件有关。
关键词:铀矿类型;成矿特点;铀成矿省;铀成矿带;空间分布;不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