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3911 篇 当前为第 1367 页 共 1392

所属行业:采矿业

  • 13661.井巷工程牛鼻子交岔点顶高、帮宽及弧形开挖的控制

    [采矿业] [2013-10-15]

    交岔点尤其是牛鼻子交岔点施工一直是井巷工程施工的一个技术难题,它要求进度快、质量好、成型美观.文章以常用的简易牛鼻子交岔点为倒建立数学模型,对牛鼻子交岔点施工成型控制方法进行优化,使新的方法满足牛鼻子交岔点弧形控制和连续渐变的要求,同时简化数据,便于现场人员掌握.经过实践得出,该方法值得在各交岔点的施工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交岔点;施工测量;弧形控制;连续渐变
  • 13662.赣南兴国田新白垩纪火山岩的锆石U-Pb定年及其构造背景

    [采矿业] [2013-10-15]

    南岭地区是国内外著名的花岗岩和火山岩分布区,但白垩纪的火山岩相对少见.文章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利用激光剥蚀-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MC-ICPMS)技术对位于赣南兴国幅境内的田新安山玢岩的成岩时代进行研究,确定其形成年龄为(102.3±0.5)Ma.这一结果一方面表明原先的地层关系需要调整,即安山玢岩喷发于白垩纪晚期而不是侏罗纪晚期,其中裹挟的砂岩角砾为下白垩统赣州组,而覆盖于安山玢岩之上的不是赣州组而是南雄组;同时,这一结果也表明该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从早到晚由酸性到中性再到基性超基性的逆向演化,可能与地幔深部的岩浆活动有关,而且很可能代表了华南大陆内部地壳由增厚到减薄的大地构造事件的产物.
    关键词:田新安山玢岩;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岩浆逆向演化;地幔深部
  • 13663.老采空区残余沉降的集合卡尔曼滤波预测

    [采矿业] [2013-10-15]

    采用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结合老采空区残余沉降的非确定性过程,视矿区变形为一个随机动态系统,研究并建立了老采空区残余沉降的集合卡尔曼滤波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将集合卡尔曼滤波预测值和原始实测数据序列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集合卡尔曼滤波能够在减弱沉降数据中含有的随机噪声干扰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数值计算,模型预测效果良好,为老采空区残余沉降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老采空区;残余沉降;集合卡尔曼滤波;预测
  • 13664.中扬子地区当阳复向斜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抬升和热史重建

    [采矿业] [2013-10-15]

    综合运用锆石及磷灰石裂变径迹、镜质体反射率资料以及盆地模拟技术对中扬子地区当阳复向斜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抬升和古地温演化进行了研究和重建.砂岩样品的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分别为107~126 Ma和9.8~54 Ma,分别反映早白垩世燕山期、始新世至中新世喜马拉雅期的两次重要构造抬升及剥蚀冷却事件.侏罗系与白垩系、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的不整合面上、下镜质体反射率错开现象以及现今地表镜质体反射率异常偏高,也证实了两次抬升剥蚀冷却事件的存在.研究表明,区内当深3井和建阳1井的上三叠统-下侏罗统在早白垩世早期(约137 Ma)达到最大古地温190~210℃,造成锆石裂变径迹退火,至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初(约97 Ma)剥蚀冷却至近地表20~40℃;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沉积使该套地层又一次埋深增温至140~165℃,造成磷灰石裂变径迹完全退火;喜马拉雅期再次构造抬升及剥蚀冷却至现今70~90℃.研究区古近系经历的最高古地温为100~120℃和现今40~50℃.研究区中生代古热流相对稳定,热流值相对较低为53.5 mW/m2;晚白垩世古热流逐渐增大,古近纪达到最高59 mW/m2;其古地温梯度分别为中生代36.3~43.0℃/km和新生代30.2~37.8℃/km,现今降低至28.9℃/km.早白垩世和始新世至中新世的最大剥蚀厚度分别约为4800m和2400m,由此可认为,当阳复向斜应该存在较大厚度的侏罗系,最大厚度可能达5 000m.
    关键词: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镜质体反射率;构造抬升;热史重建;当阳复向斜;中扬子地区
  • 13665.断层上下盘采动活化突水数值模拟研究

    [采矿业] [2013-10-15]

    为了研究断层上下盘开采活动对断层活化突水的影响规律,文章利用数值计算软件FLAC3D,结合赵固二矿F109正断层的实际地质条件,研究了工作面分别布置于断层上下盘时周边围岩应力场与渗流场的耦合作用,以及周边岩体应力和位移的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断层活化突水是塑性破坏场与渗流场相互耦合作用的过程;当工作面布置在断层上盘时,开采过程中底板位移量较大,断层上盘承受的垂向应力较断层下盘要大.断层上下盘开采活动对断层活化影响作用不同,工作面布置于断层下盘开采更安全.
    关键词:断层;采动影响;突水;数值模拟
  • 13666.宁波禾元水煤浆锅炉自动化控制设计

    [采矿业] [2013-10-15]

    水煤浆作为一种洁净能源已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以宁波禾元化学有限公司3×220t/h燃浆燃气动力站工程为例,阐述水煤浆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希望其设计理念及设计方法对该行业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水煤浆锅炉;自动化设计;FSSS;MFT(Master Fuel Trip)
  • 13667.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初步研究

    [采矿业] [2013-10-15]

    进行了克拉玛依石油污染土壤生物模拟修复实验,考察了最佳启动条件,分析了在生物修复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学特性、石油烃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影响生物修复效果的主要因子为菌剂的投加量、水分含量以及鸡粪投加量;最佳启动条件为每1 kg污染土壤菌剂投加量200mL、水分含量15%、鸡粪投加量120 g、麦糠投加量50 g、表面活性剂30mL,经75 d修复后石油烃的降解率达到了56.31%;生物修复的不同阶段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学特性有较大变化,修复过程土壤脲酶、脱氢酶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石油烃四组分分离和模拟蒸馏实验表明,微生物对石油烃中四组分的降解能力大小依次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在生物修复过程中,微生物优先降解低碳数的正构烷烃,经过70 d的降解,C12~C14含量低于检测限;正构烷烃色谱峰型发生较大变化,由左右对称变为“左缓右陡”;异构烷烃相对含量增加,色谱基线被明显抬高.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学特性;模拟蒸馏
  • 13668.DTPA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石灰性土壤中的有效态钴和有效态铅

    [采矿业] [2013-10-15]

    传统的原子吸收光谱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有效态钴和有效态铅,操作繁琐,且分析效率低,不适用于大量样品的测定;利用先进仪器测定虽然提高了分析效率,但由于浸提剂的浓度影响仪器灵敏度,测定结果不准确.本文用DTPA溶液浸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石灰性土壤中有效态钴和有效态铅的含量.稀释倍数实验表明,浸提液稀释2倍时,石灰性土壤国家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标准值基本一致;稀释5倍或10倍时,测定值较标准值偏高;不稀释时,由于浸提液的浓度较高,受到基体干扰,测定值偏低.本方法确定对浸提液稀释2倍进行实验,有效态钴的检出限为0.0130 μg/g,有效态铅的检出限为0.0142 μg/g,精密度(RSD,n=9)小于8%.用土壤国家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测定值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小于9%(n=9),满足了DD 2005 - 03对土壤样品中有效态钴和有效态铅的测定要求.
    关键词:石灰性土壤;有效态钴;有效态铅;浸提液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13669.东尼日尔Termit盆地构造演化及古近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采矿业] [2013-10-15]

    东尼日尔Termit盆地是中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盆地主要有早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断层;前者分布于盆地边界,走向NW-SE;后者在盆地边界和内部均有分布,在边界走向主要与早白垩世断层一致,在内部大多走向NNW SSE.基于区域构造背景、沉积充填特征及盆地构造特征与前人砂箱模拟实验结果的对比研究认为,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正向引张作用和古近纪斜向引张作用,且正向-斜向引张作用对盆地构造特征和演化有重要控制作用.早期正向引张作用形成与基底前泛非期变质带近平行的早期断层,晚期斜向引张作用使后期断层特征主要受先存构造和伸展方向的控制,表现为:在盆地边界,后期断层受早白垩世断层影响较大,走向与先存构造近平行;在盆地内部和早期断层不发育的构造区域,后期断层主要受伸展方向控制,走向与其近垂直.通过对古近系油气分布特征和断层活动性研究,分析了该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Sokor2组区域性盖层控制油气垂向分布,断块圈闭的岩性侧向封堵条件控制圈闭有效性,古近纪裂陷期的断裂活动控制油气平面和含油气层系分布.在明确成藏主控因素基础上,建立了古近系油气跨世代聚集模式.
    关键词:东尼日尔;Termit盆地;正向引张作用;斜向引张作用;构造演化;断层活动速率;成藏主控因素
  • 13670.郑州矿区构造煤洗选试验研究

    [采矿业] [2013-10-15]

    郑州矿区构造煤具有典型的净煤脆性粉碎特征,原煤中-0.5mm的原生煤泥含量高达38.89%,这成为该矿区多年来发展煤炭洗选业的制约.针对该矿区构造煤煤质特点,郑煤集团选择“不脱泥无压重介质旋流器+浮选”的选煤工艺对所产原料煤进行了工业性洗选试验研究,获得了合格的精煤产品质量指标,初步探索总结了原料煤洗选加工的途径、方法,提出了重选设备及工艺完善性、高效煤泥分选设备及工艺配套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构造煤;工艺;重介质旋流器;洗选;工业性试验;tectonic coal;technique;heavy medium cyclone;preparation;industrial experiment
首页  上一页  ...  1362  1363  1364  1365  1366  1367  1368  1369  1370  1371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