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1.淀粉-硅酸钠表面施胶剂在瓦楞原纸中的应用
[造纸和纸制品业] [2014-06-15]
应用淀粉复配硅酸钠水溶液作为表面施胶剂提高瓦楞原纸的环压强度和耐破度.讨论了淀粉-硅酸钠复配体系的黏度及其对瓦楞原纸主要强度指标的影响,并通过Cobb值和接触角表征了施胶后纸张的防水性能.与传统表面施胶剂相比,淀粉-硅酸钠复配体系克服了普通表面施胶剂施胶量低、胶层挺硬性不高的缺陷,使瓦楞原纸的环压强度增幅最高可达80%,耐破度增幅最高可达51%.
关键词:氧化淀粉;硅酸钠;瓦楞原纸;环压强度;耐破度
-
1032.楠竹水预水解半纤维素溶出动力学的研究
[造纸和纸制品业] [2014-06-15]
以楠竹为原料,在液比1∶10、温度140~170℃、保温时间0~300 min范围内进行了水预水解半纤维素溶出动力学的研究,经数据拟合得到水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研究表明,楠竹在140~170℃内,半纤维素水解存在明显的快反应和慢反应,其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83.29 kJ/mol和138.79 kJ/mol;温度对水预水解影响很大,在水预水解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温度,以达到在短时间内去除半纤维素、减少纤维素降解的目的.
关键词:楠竹;水预水解;聚戊糖;动力学
-
1033.化机浆性能的优化——添加同种低游离度化机浆对成纸性能的影响
[造纸和纸制品业] [2014-06-15]
用PFI磨制备低游离度的杨木P-RC APMP,并将其添加到高游离度杨木P-RC APMP中获得混合浆,然后对混合浆成纸性能进行研究.首先研究了低游离度浆添加量对混合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低游离度浆添加量的增加,纸张松厚度变化率下降,内结合强度变化率上升,抗张指数变化率先增加后降低且在添加量超过25%时达到最大值.这表明在高游离度浆中添加一定量的低游离度浆能改善混合浆成纸的强度性能.与未添加低游离度浆的浆料相比,当低游离度浆添加量为20%时,混合浆成纸松厚度得到改善,且强度性能相当.光学显微镜分析表明,随低游离度浆添加量的增加,丝状细小纤维是混合浆成纸强度性能提高的一个原因;SEM图与孔径分布研究表明,添加低游离度浆后,细小纤维能有效留在纸张中,填充在粗纤维孔隙中,进而提高纸张强度.
关键词:P-RCAPMP;低游离度浆;松厚度;纸张强度性能
-
1034.弱碱性亚硫酸盐法预处理蔗渣的研究
[造纸和纸制品业] [2014-06-15]
为获得较高的还原糖转化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弱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蔗渣的工艺条件并将预处理后的蔗渣进行高浓磨浆后再进行酶解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比了蔗渣原料纤维、预处理后和酶解后蔗渣纤维的结晶度和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NaOH用量1.5%(化学品用量对蔗渣绝干质量而言)、Na2SO3用量10%、液比1∶5、蒸煮最高温度160℃、升温时间1h、保温时间1h的预处理条件下,酶解后的蔗渣还原糖转化率较高,为61.1%(对蔗渣原料).预处理后蔗渣纤维素的结晶度由预处理前的57.1%变为63.3%;酶解后蔗渣纤维素的结晶度由预处理后的63.3%变为55.6%.蔗渣纤维经预处理后和酶解后,各晶面的晶体尺寸增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预处理后和酶解后的蔗渣纤维在1037 cm-1处出现了磺酸基的特征峰,说明预处理后蔗渣纤维的部分木素被磺化.预处理后蔗渣纤维表面形成许多微孔,暴露出大量的细小纤维,纤维比表面积增大;酶解后,蔗渣纤维的结构被破坏,有大量的残余块状木素.
关键词:蔗渣;弱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扫描电子显微镜
-
1035.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新技术与应用进展
[造纸和纸制品业] [2014-06-15]
目前制浆造纸废水中大部分发色的木素衍生物都难于被降解脱色,排出废水的色度和COD较高.因此,必须对制浆造纸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降低出水的COD和色度,提高出水质量,以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的排放要求.文章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的最新技术,尤其对磁化预处理技术、生物酶深度处理技术、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复合仿生物酶技术、新型光催化氧化技术和组合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磁化预处理技术;漆酶处理;复合仿生物酶技术;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组合技术
-
1036.化学预浸渍次数对沙柳P-RCAPMP木素结构的影响
[造纸和纸制品业] [2014-06-15]
以沙柳为原料生产盘磨化学预处理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 P-RC APMP),在NaOH总用量8%、H2O2总用量10%时,研究沙柳原料木素(SPL)、单次化学预浸渍的沙柳P-RC APMP中木素(1-PL)和2次化学预浸渍的沙柳P-RC APMP中木素(2-PL)的变化.与SPL总量相比,1-PL和2-PL的总量分别减少8.3%和14.3%;与SPL相比,1-PL和2-PL中的脂肪族羟基含量基本没有变化,但总酚羟基(Tp-OH)含量分别降低了44.2%和47.1%;与SPL相比,1-PL和2-PL的数均分子质量和质均分子质量均逐渐减小,但两者的多分散性逐渐增加.
关键词:沙柳P-RCAPMP;木素结构;FT-IR;31P-NMR;GPC-LS-RI
-
1037.乙醇法玉米秆髓浆对OCC纸浆的增强效果
[造纸和纸制品业] [2014-06-15]
采用正交实验确定玉米秆髓乙醇法蒸煮的最佳条件,并将在最佳条件下蒸煮得到的玉米秆髓浆与OCC纸浆进行配抄,通过检测纸张的物理强度性能确定最佳配比.结果表明,玉米秆髓乙醇法蒸煮的最佳条件为:蒸煮最高温度185℃、保温时间90 min、液比1∶25、乙醇体积分数60%;玉米秆髓浆的较优加入量为20% ~25%,与不含玉米秆髓浆的纸张相比,当玉米秆髓浆配比为25%时,成纸的抗张指数、环压指数和耐破指数分别提高了77.7%、47.1%和26.7%.
关键词:玉米秆髓;乙醇法蒸煮;正交实验
-
1038.硫酸盐竹浆两段氧脱木素目标脱木素率的确定
[造纸和纸制品业] [2014-06-15]
研究两段氧脱木素工艺参数对硫酸盐竹浆脱木素率和黏度下降率的影响,分析了脱木素率与所得浆料中α-纤维素含量、聚戊糖含量和灰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硫酸盐竹浆两段氧脱木素目标脱木素率约为68%较为适宜,其所对应的一段和二段氧脱木素活性碱用量、氧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分别为3.0%、0.9 MPa、80℃、40 min和2.0%、0.3 MPa、100℃、60 min.超过该脱木素率,尽管浆料中聚戊糖含量随脱木素率的提高有所下降,但α-纤维素含量在该过程中上升不明显,而黏度下降率则显著增加.另外,研究还发现,当两段氧脱木素活性碱总用量超过5.0%时,浆料黏度下降率急剧升高所对应的脱木素率转折点约为64%.在保证浆料黏度没有显著降低的前提下,为尽可能脱除木素(达到68%的目标脱木素率),两段氧脱木素活性碱总用量不应超过5.0%.
关键词:两段氧脱木素;竹浆粕;目标脱木素率;黏度下降率;α-纤维素;聚戊糖
-
1039.新型天然复合纸基材料对滤棒成型及性能的影响
[造纸和纸制品业] [2014-06-15]
考察了新型天然复合纸基材料(CAP,定量36 g,/m2)的定量波动和滤棒压降的相关性,以确定CAP的定量标准;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分别对CAP和纯木浆纸(CP,定量36g/m2)的压深比例和滤棒压降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对CAP和CP滤棒压降的稳定性、滤材压深比例与滤棒压降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CAP定量波动在±1 g/m2范围内时,CAP定量波动与滤棒压降之间无相关性;当CAP定量波动超过±1 g/m2时,CAP定量波动对滤棒压降的影响较大;CAP和CP滤棒压降都随压深比例的增加而增大;当压深比例在20% ~ 70%时,CAP的压深比例和滤棒压降的线性关系良好;与醋酸纤维滤棒复合后,CAP滤棒可设计成满足要求的复合滤棒.
关键词:新型天然复合纸基材料;定量;压降;压深比例
-
1040.纸质复合超滤膜的研究与开发
[造纸和纸制品业] [2014-06-15]
以定量50 g/m2的纸张(浆料打浆度为80°SR)为基膜(多孔支撑层),聚乙烯醇(PVA,质量分数0.5%)为成膜液,戊二醛(质量分数1%)为交联剂,在交联时间5 min、交联温度60℃、干燥温度20℃的条件下,利用造纸涂布工艺开发了一种纸质复合超滤膜.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可知,纸质复合超滤膜孔径约为30 ~ 100 nm,达到超滤水平.纸质复合超滤膜的机械强度和抗污性能良好,且耐高温和耐碱.
关键词:纸质复合超滤膜;涂布;截留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