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51.二次加砂压裂技术在樊131区块樊134-1井的应用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2-25]
樊134-1井存在隔层条件差、下部水层发育、天然裂缝发育和加砂困难等难题,常规压裂技术难以对其实施充分改造,根据该井储层地质特征和井况条件,确定采用二次加砂压裂技术对其储层进行压裂改造。在分析樊134-1井压裂技术难点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分别从加砂规模确定、二次加砂比例优化、中途停泵时间确定、压裂液和支撑剂优选与评价、降滤措施及返排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从而确定了二次加砂压裂施工的关键参数。于2012年11月26日对樊134-1井实施二次加砂压裂施工,施工历时189 min,累积泵入压裂液468.4 m3,支撑剂加入量为46 m3,中途停泵时间为115 min。压裂2 d后,采用3 ...
关键词:二次加砂压裂;参数优化;控制缝高;高导流能力;降低滤失量;樊134-1井
-
14352.动态水位作用下管道回拖孔壁的稳定性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2-25]
在水平定向钻管道穿越中,当回拖管道穿越河流时,水位的涨落动态效应形成的极限静水压对管道回拖的安全性影响极大。为分析回拖孔壁附近的地应力分布情况,预测孔壁的稳定性,通过对孔壁附近应力场的分析,结合已有的孔壁稳定性判据,推导出合适的孔壁稳定性判据。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穿越模型,并对模型在动态水位变化下的孔壁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模拟了当河水处于最高水位且继续变化条件下,孔壁附近应力场的变化情况,由应力结果分析得到了孔壁的稳定性随水位上涨而变差的结论,对于现场施工预测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图8,表1,参12)。
关键词:有限元;管道回拖;水位变化;孔壁稳定性
-
14353.高温深层非均质性碳酸盐岩水平井分段改造技术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2-25]
碳酸盐岩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常规水平井分段改造优化设计方法不再适用,同时塔中地区高温、深层及缝洞发育等特点给储层改造液体和分段改造工艺带来挑战。从统计分析反映非均质性储层特征的资料出发,确定了基于改造设计为目的的压前储层描述模型,明确反映远井储层特征的地震资料对于指导改造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并基于该认识,建立了在缝洞精细雕刻基础上的非均质性碳酸盐岩水平井分段改造优化设计方法。通过稠化剂优选、交联剂研发形成耐温140℃地面交联酸体系,其低滤失、缓速好的特征为实现深穿透酸蚀缝提供基础;并根据碳酸盐岩缝洞发育特点,优选裸眼封隔器多级滑套水平井分段压裂工具,从而形成系统的水平井分段改造技术。现场应用表...
关键词:碳酸盐岩;水平井;储层改造;地面交联酸;逐步回归
-
14354.非常规压裂技术在川东页岩气开发中的应用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2-25]
页岩储层孔隙度小、渗透率低,页岩气井完井后需要经过储层改造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而水力压裂是页岩气开发的核心技术之一。与常规压裂施工相比页岩气非常规压裂施工规模大、施工设备设施多,通过对处于龙马溪组同一层位的A页HF-1井和B页HF-1井的施工对比分析,完善了适用于川东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开发的非常规压裂技术。
关键词:非常规;压裂技术;川东;龙马溪组;配套技术
-
14355.CO_2驱免压井作业注气管柱研究及应用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2-25]
CO2驱开采技术越来越成为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式,被世界各大油田所重视并试验。原有的CO2驱注入管柱采用整体式管柱设计,在后期进行管柱作业时,工序复杂,因此设计了CO2驱分体式丢手免压井作业注气工艺管柱,可以实现管柱锚定、反洗、分体式丢手、免压井作业等功能,并设计了管柱的配套工具—JY445封隔器、单向注气阀、密封插管等。在胜利油田纯梁高89区块进行应用以来,CO2注入顺利,密封性能良好,且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今年樊142-3-X7井成功通过该管柱实现了免压井换管柱作业,为以后CO2驱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CO2驱;注汽管柱;免压井;配套工具;现场应用
-
14356.川西坳陷二叠系礁滩相预测及油气远景评价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2-25]
川西坳陷二叠系拥有巨大资源,具备发现大型气田的可能。为此,利用川西坳陷海相层序地层格架剖面,结合下古生界厚度图,对川西坳陷二叠系成藏条件进行了全面研究。首先分析了生烃中心的发育状况及运移通道;然后通过分析二叠系地震相异常,探索了长兴组、阳新统发育生物礁的可能,描述了阳新统溶蚀性储层发育的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震旦系-下古生界地层中,存在一个古坳拉槽——川西古坳拉槽,古坳拉槽边缘为大邑、龙泉山、老关庙3个大型古隆起,槽与隆起之间以基底断层过渡。古坳拉槽表现为复合三叉裂谷特征,盆地内的三联点大致在绵竹一带,二叠系绵竹-武胜台洼是古坳拉槽在峨眉地裂运动中的继承发展。在台洼两侧高部位,叠置沉积了阳新统...
关键词:川西坳陷;古坳拉槽;兴凯旋回;阳新统;长兴组;礁滩相
-
14357.冻胶泡沫体系调剖规律实验研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2-25]
针对优选的冻胶泡沫体系配方AP-P4(0.3%)+YG107(0.3%)+DY-1(0.6%),利用一维人工岩心模型,研究了渗透率级差、注入方式、段塞大小对冻胶泡沫调剖能力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级差的增加,冻胶泡沫的调剖效果先增加后减小,当级差为7.00时调剖效果最好;不同注入方式中,气液经过泡沫发生器形成稳定泡沫后注入调剖效果最佳;注入段塞1PV时非均质岩心调剖效果最佳;实验比较的调驱方式中,冻胶泡沫体系高低渗岩心发生吸液剖面反转,调驱能力最强。
关键词:冻胶泡沫;调剖能力;渗透率;注入方式;段塞
-
14358.四川盆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界线研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2-25]
针对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界线划分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的野外剖面和钻井岩芯的宏观与微观观察以及对录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分析,发现龙马溪组底部界线上下地层具有以下特征上的差异:五峰组顶部灰质含量较高,腕足类化石丰富,测井曲线上表现为低伽马高电阻率,TOC值较低,矿物组分中方解石含量较高;而龙马溪组底部不含灰质,不含腕足类化石,笔石化石丰富,测井曲线上呈高伽马低电阻率,高黏土和石英含量,TOC出现峰值。研究认为检测灰质含量和对比电测曲线是现场划分龙马溪组底界最快捷和准确的方法,能为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四川盆地;龙马溪组;底界;五峰组;下志留统
-
14359.DH气藏残余气饱和度实验研究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2-25]
DH气藏目前处于开采中后期,需要开展水驱砂岩气藏采收率标定研究,残余气饱和度是水驱砂岩气藏采收率标定的重要参数。用单向自发渗吸实验装置,测试了DH气藏砂岩岩样残余气饱和度。基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岩样初始含水饱和度的大小会直接影响残余气饱和度的大小,而最大残余气饱和度受孔隙度和渗透率影响较小。实验测试结果与Land模型吻合较好,而与Agarwal模型吻合较差。根据DH气藏的原始含水饱和度,通过本次实验建立的原始含气饱和度和残余气饱和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到DH气藏的残余气饱和度,并用该计算结果简要分析了DH气藏今后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的对策。
关键词:水驱气藏;采收率标定;岩芯实验;自发渗吸;残余气饱和度
-
14360.铁沉积对劣质重油裂化接触剂性能的影响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2-25]
选用劣质重油裂化接触剂,采用BET,NH3-TPD,SEM-EDX等手段对不同铁含量的重油裂化接触剂进行表征,利用轻油微反装置测定不同铁污染量接触剂的微反活性,利用固定流化床评价装置对铁污染接触剂进行重油裂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接触剂经铁污染后其比表面积、孔体积、总酸量、微反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孔径分布变化不大;环烷酸铁源污染铁可以进入到催化剂的体相中,在接触剂表面未发现明显的富集;铁污染接触剂使塔河常压渣油裂化产物分布发生明显变化。
关键词:重油;铁;接触剂;裂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