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15768 篇 当前为第 1387 页 共 1577

所属行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 13861.海上异常高压低渗透气藏应力敏感实验研究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3-28]

    南海某异常高压低渗透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产能低,为研究应力敏感对异常高压低渗透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利用真实岩心在地层真实条件下开展了应力敏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及孔隙度伤害程度均不可逆,渗透率不可逆损失率在5%左右,孔隙度损失率在千分之几,应避免多次开关井。渗透率伤害程度强于孔隙度伤害程度,开发时应考虑应力敏感的影响,采用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储量必须考虑岩石弹性能量的影响。
    关键词:海上;异常高压;低渗透气藏;应力敏感;实验;研究
  • 13862.罗家地区转换波地震勘探分辨率定量分析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3-28]

    转换波地震勘探分辨率一直是多波地震勘探争论的焦点。基于吸收衰减介质中地震波衰减机理以及纵波、转换波的纵向和横向分辨率定义,对衰减介质中转换波的主频以及分辨率随传播深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针对胜利油田罗家地区实际地层物性参数,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分析,获得了研究工区转换波主频、振幅和分辨率随目的层深度的变化规律,计算出其纵波与转换波纵向分辨率的理论交叉点深度在1 966~2 250m;然后通过高密度3D3C地震资料纵波与转换波剖面的对比分析,显示出罗家地区的实际交叉点深度约为1 980m,即在探测深度小于该交叉点深度的中浅层,转换波资料的分辨能力要优于纵波资料。浅层气藏识别的应用实例证明了转换...
    关键词:罗家地区;多波地震勘探;吸收衰减;纵向分辨率;交叉点深度
  • 13863.曲率法在库车坳陷克深气田储层裂缝预测中的应用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3-28]

    针对克深气田储层厚度横向分布稳定、构造形态简单且断层发育较少的实际情况,利用曲率法对该气田的储层裂缝分布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数值模拟法的结果对比、结合,对克深气田的储层裂缝有利发育区及有利勘探方向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曲率法预测的裂缝分布趋势与数值模拟法结果基本一致,储层裂缝孔隙度值在构造高点及背斜长轴方向的转折端处出现高值,其中东部背斜高点处裂缝孔隙度最大,其次为西部背斜高点、中部小型背斜高点及东南缘单斜带。从气藏开发的角度指出西部背斜高点及东部背斜高点为最有利勘探方向,中部小型背斜高点为次有利勘探方向,东南缘单斜带所属的圈闭幅度低且面积较小,储量受到限制,勘探价值有限。
    关键词:曲率法;储层裂缝预测;数值模拟;有利勘探方向;克深气田;库车坳陷
  • 13864.塔里木油田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关键问题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3-28]

    针对塔里木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面对部分油藏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的形势,为了控制产量递减速度、实现原油稳产增产,提出了注气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分析了目前注气驱油技术及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气体类型及试验区选区、驱替类型及注入方式、气窜控制、注气配套技术、利用储气库理念开发油藏等问题。建议选择烃气作为塔里木油田的注气气源、选择条件适中的轻质油油藏进行试验,获得技术突破后,再逐步向低渗透油藏推广。根据具体区块具体分析原则,分别开展垂向驱、水平驱(面积驱)试验和气窜控制技术研究,在气水交替注入方面应进行注入能力分析及室内效果评价;在注气试验实...
    关键词:注气驱;驱替类型;气窜控制;注入能力;储气库;塔里木油田
  • 13865.济阳坳陷青东凹陷油藏特征及分布规律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3-28]

    青东凹陷是济阳坳陷勘探程度较低地区,同时也是近期勘探重点和热点地区。综合地质、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该区油藏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了咸化低熟、咸化成熟、正常成熟3类原油。咸化低熟、咸化成熟原油都来自于沙四段烃源岩,正常成熟原油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该区具有馆陶末期和明化镇期—第四纪2期成藏的特点,晚期充注范围较大,为主要成藏期。青东凹陷发育了构造、地层、岩性和复合类4种油藏类型。纵向上,油气主要分布于沙四上亚段;平面上,青东凹陷共发育东北部走滑断裂构造带、西北部斜坡构造带、中央地垒构造带和青东—青南过渡构造带4个油气富集区带。西北部斜坡构造带可作为近期海上现实的重点勘...
    关键词:油源对比;成藏期次;油藏类型;分布规律;青东凹陷;济阳坳陷
  • 13866.现代滩砂沉积特征及其对油气勘探的启示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3-28]

    薄互层滩坝油藏具有近油源、储集性能较好和生储盖组合配置较为完善等有利的油气富集条件,逐渐成为中国东部油区的重点勘探领域;但与其他沉积体系相比,对滩坝沉积体系的研究程度尚欠深入。为此,以峡山水库现代滩砂沉积为研究对象,对其组成、沉积构造、粒度特征、沉积单元划分以及沉积序列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滩砂沉积物主要以细砂和粉砂为主,分选较好,呈席状分布于水库滨岸地带,发育层理、波痕、生物潜穴、贝壳碎片和植物碎屑等沉积构造,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包括两段式、两跳一悬式、一跳一悬夹过渡式3种类型;其沉积单元可划分为滩后席状砂、滩脊和滩脊间,在垂向上沉积序列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反旋回特征,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滨湖泥、滩脊...
    关键词:滩砂;坝砂;现代沉积;相序;滩坝油藏;峡山水库
  • 13867.波斯湾盆地新生界油气成藏组合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3-28]

    波斯湾盆地新生界主要有5套油气成藏组合,其中阿斯马里组—加奇萨兰组成藏组合是最重要的油气成藏组合之一。通过对该成藏组合古地理演化、烃源岩、储集层、盖层、成藏过程和模式的分析认为,沉积于低能闭塞环境的中白垩统卡兹杜米组烃源岩,在上新世早期达到排烃高峰,生成的油气通过相关的裂缝系统垂向运移到渐新统-下中新统阿斯马里组石灰岩裂隙型储集层中;中新统加奇萨兰组为渐新统-下中新统阿斯马里组提供有效的区域盖层;油气在侧向挤压形成的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优质的烃源岩、储集物性良好的储集层、沟通烃源岩与储集层的裂缝、有效的区域和局部盖层、油气生成期与构造活动、裂缝及圈闭形成期的良好匹配等是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
    关键词:波斯湾盆地;新生界;阿斯马里组;储集层;加奇萨兰组;蒸发岩;成藏组合
  • 13868.活度平衡高效封堵钻井液的研究及应用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3-28]

    在钻井过程中,为了能有效地阻止固相颗粒和滤液进入地层,防止其对地层的伤害,开发了一套低活度、高效封堵性能的钻井液体系。此体系是控制复合盐水的加量来降低钻井液的活度,有效地稳定、添加了高效的封堵材料,在井壁表面形成致密的封堵层,阻止滤液对地层造成侵害。通过封堵材料的开发及钻井液综合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与地层水活度相匹配,且封堵能力强,抑制性好。该钻井液成功地应用于渤海中部油田A2、A3井,起下钻顺利,下套管一次到位,作业安全。
    关键词:钻井液;井壁;泥页岩;活度;堵材料
  • 13869.数字管道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3-28]

    自2006年第一条数字管道——冀宁联络线顺利建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数字管道技术逐步在油气田管道工程中推广应用,目前已经扩展到从管道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到贯穿管道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为油气田管道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提供了先进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手段。GIS正朝着一个可运行的、分布式的、开放的、网络化的全球GIS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内,GIS将向着数据标准化、数据多维化、系统集成化、系统智能化、平台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数字管道技术;GIS;应用
  • 13870.井下控制机构与系统设计学概述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3-28]

    井下控制机构与系统设计学是井下控制工程学的技术基础,是关于井下控制机构与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该设计学主要研究的是适用于井下控制的各种实用控制信号,研究其发生、传输、放大及执行机构。建立该机构的典型结构及传递函数,再根据实际要求,应用控制链思想,设计合成整套井下控制系统。重点阐述了设计学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井下可控信号、井下控制机构、井下控制机构的结构库和特性仿真库,以及控制链与井下控制系统设计。最后以变径稳定器为例,说明同一类控制系统有多种控制链可供选择。该项研究结果对于指导井下控制工具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井下控制工程;控制机构;结构库;特性仿真库;控制链
首页  上一页  ...  1382  1383  1384  1385  1386  1387  1388  1389  1390  1391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