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01.山区丘陵地形丛式井整体开发设计方法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4-25]
阿富汗北部K油田,地表为山区丘陵地形,局部起伏大,相对高差300~500m,路况恶劣,钻井、修井及地面工程建设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因此确立了整体部署丛式井的开发原则。采用数学规划优化方法建立了丛式井整体设计优化的数学模型,求出了丛式井平台数量与钻井总进尺的关系,综合考虑了钻井进尺、新建平台数量、平台规模及投资等因素,最终确定了K油田丛式井井位部署方案。
关键词:丛式井;井网设计;优化设计
-
13702.开发模型与水驱曲线联解预测方法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水驱曲线法与开发模型法为油藏工程的重要预测方法,但在油田实际应用过程中,二者均存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文中将Weibull预测模型和甲型水驱曲线相结合,通过联立求解,得出了一种可预测水驱开发油田含水率、产油量和累计产油量随开发时间变化规律的联解模型,有效克服了单一模型所固有的局限性,扩大了模型的预测范围。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联解模型较为实用、可靠,对水驱油田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Weibull模型;甲型水驱曲线;开发指标;动态预测
-
13703.高孔高渗砂岩油藏复杂油水关系主控因素——以长堤油田桩11块馆下段油藏为例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4-25]
长堤油田桩11块是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长堤断裂带东侧的一个自西向东倾斜的鼻状构造,其馆下段(馆下22和馆下31)为油藏主力含油小层,油水关系复杂,存在"水高油低"现象。文中利用岩心、测井及多种分析测试资料,通过综合研究认为,桩11块馆下段油藏的油水分布主要受控于该油藏成藏期的油气充注量与储层砂体微型构造形态的共同作用,同时还与区域性分布的优质盖层(隔层)等因素有关。通过分析该油藏的动态形成过程,建立了高孔高渗砂岩油藏复杂油水关系动态形成模式,为分析复杂条件下砂体的油水分布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
关键词:高孔高渗砂岩;水高油低;油水界面;油气成藏;微构造
-
13704.全球深层油气藏及其分布规律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深层油气勘探对老油气区(田)扩大储量、稳定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全球深层油气藏的最新资料为基础,系统统计分析了全球深层油气分布特征。在全球(不包括美国本土48州)349个含油气盆地中,87个盆地内发现了深层油气藏。全球深层油气储量的63.3%分布于碎屑岩储集层,35.0%储于碳酸盐岩,其余的1.7%储于岩浆岩和变质岩。构造圈闭富集了全球深层油气储量的73.7%,是深层油气最重要的圈闭类型。被动陆缘盆地和前陆盆地是深层油气最富集的盆地类型,其深层油气储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7.7%和46.4%。层系上,深层油气主要富集于5套储集层系:古近系(占全球总量的22.3%)、上古生界(22.2%)、白垩系(...
关键词:前陆盆地;被动陆缘盆地;含盐盆地;油气分布;深层油气藏
-
13705.四川盆地海相大气田和气田群成藏条件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为了探讨四川盆地海相大气田或气田群的成藏条件,利用构造、岩相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印支期古隆起和加里东期古隆起对海相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四川盆地海相气田勘探由找背斜构造裂缝性气田,走向了找滩相孔隙储层和古隆起复合型大气田的广阔道路。由泸州古隆起找构造小气田群,到找川东石炭系孔隙性气藏,从开江古隆起上找到了五百梯石炭系大气田和气田群,至该区二叠系和三叠系礁滩勘探更上一层楼,找到了以普光大气田为代表的大中气田群。目前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获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龙王庙组高产井,出现大好形势。该区储层、古构造和现今构造三位一体叠加在一起,可望获得特大型气田。
关键词:储层;古隆起;泸州古隆;四川盆地
-
13706.松辽盆地白垩系湖相Ⅰ型有机质生烃动力学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针对松辽盆地白垩系湖相Ⅰ型有机质的生烃特征和动力学,利用黄金管模拟装置开展了升温热解实验。液态产物和气体产物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Ⅰ型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以生油为主,干酪根初次裂解气产量仅为100 mg/g左右。轻质油的色谱演化和烃类气体生成的活化能分布共同证实,封闭体系的烃类气体来源于多种反应途径,其中早期生成液态产物的二次裂解作出了很重要的贡献。同时,动力学计算的结果表明,不同液态产物生成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轻质组分生成的活化能明显要高于重质组分;源内残留油二次裂解的平均活化能为57.3 kcal/mol,要低于油藏内正常原油裂解的活化能;Ⅰ型有机质初次裂解气形成于生油初期到源内残留...
关键词:黄金管热解实验;Ⅰ型有机质;动力学;油气生成模式;生烃潜力;松辽盆地
-
13707.双模型介孔SiO_2负载磷钨酸催化剂催化废油脂酯化反应的失活研究
[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采矿业] [2014-04-25]
以双模型介孔SiO2(BMMs)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HPW/BMMs),借助XRD、FTIR、UV-Vis、N2吸附-脱附、31P NMR和XRF方法,重点研究了该催化剂在废油脂酯化反应过程中的重复使用性能、活性下降原因及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结构变化和化学组成。结果表明,HPW/BMMs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酯化率由72.8%降至60.1%;反应前后催化剂中HPW的Keggin结构无明显变化,但其晶相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同时载体BMMs的结构有序度有所下降,这是催化剂表面吸附了大量有机物所致;催化剂表面严重积炭和HPW的流失(重复使用4次后HPW质量分数由36%降至20%)可...
关键词:双模型介孔二氧化硅;磷钨酸;失活;酯化
-
13708.轻烃组分在Al_2O_3色谱柱的不可逆吸附研究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研究了Al2O3/KCl,Al2O3/S,Al2O3/M 3种Al2O3毛细管色谱柱在轻烃组分分析中不可逆吸附行为,定量考察了柱温、载气流速、进样量等对C3~C4烃类组分在不同类型Al2O3色谱柱上不可逆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Al2O3毛细管色谱柱对轻烃组分的不可逆吸附存在明显差异,烷烃和单烯烃的不可逆吸附现象不明显,炔烃和二烯烃等极性较强的组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逆吸附,其中丙二烯、1,2-丁二烯和丙炔等组分在S型与M型Al2O3色谱柱上的不可逆吸附最为显著。温度和载气流速影响不可逆吸附的程度,进样量对不可逆吸附没有明显的影响。不可逆吸附导致部分炔烃和二烯烃组分测定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高...
关键词:气相色谱;Al2O3毛细管色谱柱;轻烃;不可逆吸附;裂解碳四
-
13709.川南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孔隙类型及物性控制因素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通过普通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物性及压汞数据等资料,研究了川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和物性特征,并探讨了孔隙发育类型、孔-渗关系控制因素及砂岩物性空间变化与沉积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川南地区须家河组以原生粒间孔发育为特征,次为溶蚀孔隙和晶间微孔,渗透率随孔隙度增加呈迅速增加—稳定—再次增加的三段式分布,主要原因是绿泥石、伊利石胶结物的生长抵消了孔隙度增加对渗透率的贡献。平面上,砂岩物性的变化与沉积条件密切相关:短距离搬运或沉积水动力弱的砂岩成分及结构成熟度差,物性差;长距离搬运且沉积于强水动力条件的砂体孔隙发育。纵向上,单一河道砂体的中-中下部物性好于顶、底部,原因是河道沉积时...
关键词:孔隙类型;物性特征;致密砂岩;须家河组;四川盆地
-
13710.南海东部白云深水区复杂地层精细岩石物理分析
[采矿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014-04-25]
白云A探区位于南海东部深水区白云凹陷西南部,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的地质基础,是珠江口盆地南海深水最重要的天然气探区。该区白云A井钻前预测将钻遇极具价值的砂岩储层,预测结果乐观,实钻结果与预期严重不符,为泥质-粉砂质浊积砂岩,这一结果使勘探该区的信心严重受挫。为探明该区勘探潜力,针对目的层开展精细岩石物理分析并研发相关技术,形成了以岩石物理分析、岩石物理建模、流体替换、岩性分类预测等组合技术系列,可客观有效地认识该区储层岩石物理特征,为后续储层预测、烃类检测及岩性预测工作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深水区;岩石物理分析;建模;流体替换;岩性分类;南海白云凹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