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命周期的纯棉T-shirt供应链碳排放测度与控制研究
来源:北京交通大学 发布日期:2015-03-25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加工国和出口国,服装供应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服装供应链仍旧处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非常突出,对自然资源和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目前尚未发现从供应链的角度针对服装供应链碳排放测度的相关研究。因此,系统科学的给出服装供应链的碳排放测度方法非常必要。 本文从服装供应链的角度出发,以纯棉T-shirt为例,使用生命周期的方法对纯棉T-shi
-
哈尔滨龙安汽车维修有限公司总经理 闫大伟:坚持做服务
来源:汽车科技 发布日期:2015-03-25
节能环保美国补贴5500万美元推进零排放公交近日,美国运输部联邦运输管理局宣布,将为十项交通运输项目出资5500万美元,在全国范围打造新一代无污染社区公交线路。资金来源为联邦运输管理局低/零排放车辆部署计划(LoN o)。低/零排放车辆部署计划是"在21世纪中前进(MAP-21)"运输法案下的一部分,旨在推进清洁高效公交运营,降低碳排放和其他传统污染。据了解,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1世纪中前进(MA
-
钢铁行业供应链碳足迹界定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 发布日期:2015-03-25
以钢铁行业为研究对象,对钢铁供应链碳足迹进行界定,根据IPCC提供的排放因子和核算方法测算我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运用SPSS软件分析碳排放量与人口、GDP、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总量、钢材消耗量、能源效率、工业增加值碳强度和回收利用率8个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了碳排放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钢铁行业碳排放量与人口、GDP、能源消费总量和回收利用率关系密切,能源消费总量对碳排放影响最显著,而
-
发展低碳农业机械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来源:科技致富向导 发布日期:2015-03-25
现今,我国已经意识到发展低碳农业机械对环境生态有重要保护作用。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我国逐渐推广低碳经济,农业低碳式管理模式成为低碳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低碳农业的机械化其实是和低碳经济、低碳农业一脉相承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就是对于当前我国在发展低碳农业机械化的过程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提出加速低碳农业机械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
中国低碳经济前景刍议(上)——本世纪碳排放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影响
来源:中外能源 发布日期:2015-03-15
在2014年北京APEC峰会上,中美发表联合声明,双双做出减排承诺。预测中国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时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17×108t,需要考虑2030年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措施(CCUS),才能使2050年时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大幅下降至80×108~90×108t。中国必须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量,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使2050年基本情景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
-
中国钢铁工业碳足迹与碳赤字分析
来源: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 发布日期:2015-03-15
本文提出了针对钢铁生产的碳排放和碳足迹计算方法,并通过计算模型计算了两个典型钢铁企业的碳排放和碳足迹,进而研究了整个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和碳足迹情况.通过对企业所在地和全国整体植被调查,由于绿色植被面积与碳足迹存在差距,导致碳赤字.考虑到绿色植被增速缓慢,碳赤字逐年增加,因此企业内部的能源结构优化和节能技术等碳减排策略,对于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服装生产环节碳排放模型研究与优化分析
来源:苏州大学 发布日期:2015-03-01
为了缓解全球变暖、雾霾、沙尘暴等恶劣气候及空气污染,很多国家和不同组织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碳排放的法规和准则。纺织服装行业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碳排放,由于产业链庞大,因此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本文主要通过建立模型、量化计算和优化分析对服装生产环节的碳排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便于对服装生产碳排放控制提供依据。本文首先对纺织服装行业碳排放现状及背景进行总结归纳,比较分析了国际上通用的碳排放核算标准及方法,同时
-
粤企违规排碳将记入征信系统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15-02-27
-
谱写电子工业产品包装新篇章
来源:中国包装 发布日期:2015-02-18
岁月复始,万象更新。2014年,全球经济延续了2013年的复苏态势,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驱动双重作用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加速,产业进入了中低速平稳增长阶段,总体发展良好。2014年,中国包装联合会电子工业包装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电子包装委员会)在努力推动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包装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有效减少碳排放等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创新进展,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
-
“碳排交易”可以为我国建材企业减少减排成本
来源:建材发展导向 发布日期:2015-02-16
从国际层面来说,不同国家的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是不同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包括联合履约和排放贸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CDM项目。我国在碳市场的建设方面积极行动,从7个省市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办法到全国碳排放权的交易暂行办法的出台(2014年12月10日,国家发改委第17号令),都是采取市场手段来推动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