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产业绿色创新路径研究
来源:木工机床 发布日期:2024-09-30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各国政府纷纷将碳减排作为重要任务,以减缓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威胁。汽车行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源头之一,减少汽车行业碳排放是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的关键。文章分析了汽车产业在碳减排中的责任与挑战,并提出了汽车产业绿色创新路径的建议。
-
“能碳双控”视角下的建筑光伏系统减碳效益分析
来源:上海节能 发布日期:2024-09-29
“双碳”背景下,绿色建筑发展面临“能碳双控”新挑战。现有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中未纳入对建筑所采用设备自身生产碳排放的考虑,特别是光伏组件等可再生能源系统设备产品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针对这一现状,研究以某公共建筑作为案例,结合光伏组件各阶段的碳排放量数值,进行建筑全周期碳排放计算,并对建筑各阶段的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光伏部件生产阶段碳排放量占项目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量的比例达11.7%,光
-
钟绍良:钢铁行业迈向碳中和 氢能技术或成关键
来源:中国冶金报 发布日期:2024-09-18
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日益增加,钢铁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低碳挑战。在9月4日召开的2024氢冶金国际研讨会上,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钟绍良表示,氢能技术或将成为全球钢铁行业迈向碳中和的关键。 钟绍良表示,自1995年起,世界钢协就开始进行生命周期评估
-
新形势下中国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若干问题探讨
来源:钢铁 发布日期:2024-09-15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在进一步加快,碳主题贸易规则和供应链碳中和要求不断提高,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钢铁行业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同时,国内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下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在此基础上,从行业顶层设计、EPD平台建设、低碳排放钢标准制订、极致能效工程推进、低碳前沿技术研发推广等5方面总结了中国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实践;分析了1991—2022年中国钢铁行业碳排
-
面向钢铁碳中和的数字化碳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来源:钢铁 发布日期:2024-09-15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中国钢铁工业面临国际低碳贸易壁垒限制、钢铁将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和下游行业低碳产品需求的三重挑战,钢铁企业应坚持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数字化碳管理体系,以更好地支撑企业低碳绿色发展。重点介绍了新一代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与钢铁企业碳管理这一新兴事物的融合,提出了基于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和软硬件条件的数字化碳管理体系架构,强调数字化碳管理体系与企业业务管理
-
福田和久:日本钢铁业碳中和设备投资,政府已承担1/3
来源:中国冶金报 发布日期:2024-09-05
“实现2050年碳中和愿景,还离不开两项重要工作,一是研究如何应对钢铁制造成本增加,二是加速构建社会协助网络。”9月2日,日本制铁株式会社副社长福田和久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期间做《日本制铁为实现碳中和所做的努力》主旨发言,分享了日本制铁的碳中和目标愿景及举措。
-
工程机械国Ⅳ尾气处理技术措施与故障分析
来源: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发布日期:2024-08-25
为了提高工程机械尾气防治水平,根椐我国最新颁布的非道路移动机械国Ⅳ尾气排放标准,分析了工程机械柴油机尾气技术的处理措施、工作原理、控制策略等,并通过案例进行论证,为提高我国非道路机械柴油机尾气排放处治水平提供参考。
-
基于全生命期的既有建筑改造碳排放统计分析及效能提升研究
来源:建设科技 发布日期:2024-08-25
建筑全过程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7.1%,降低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是建筑业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是对既有工业园区中的既有建筑进行零碳改造,根据实际工程量清单,统计并分析既有建筑改造全过程碳排放量,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既有建筑改造的全过程降碳策略,为既有建筑改造全过程降碳提供实例验证,助力建筑业碳达峰、碳中和。
-
化工装置在“碳中和”目标下的节能技术应用
来源:设备管理与维修 发布日期:2024-08-25
为达到“碳中和”目标,对化工装置进行节能改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与国外先进技术的比较,阐述我国目前在工业系统改造、高耗能化工设备的改造以及废热的高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对炼焦行业的废热回收技术、超临界CO2循环发电技术、碳捕获技术及资源的开发与储存技术进行了综述。
-
生物质重整煤气喷吹-氧气高炉的低碳潜力分析
来源:洁净煤技术 发布日期:2024-08-15
我国钢铁行业以高炉-转炉长流程为主,一次能源消耗主要为煤粉与焦炭,化石能源消耗大、碳排放高,其中70%的CO2排放集中在高炉炼铁工序。双碳背景下,亟需研发低碳炼铁技术以降低高炉工艺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提出一种生物质重整煤气喷吹-氧气高炉(BRGI-OBF)工艺流程,该工艺通过优化气化炉工艺参数与生物质替代煤粉重整,产生的重整煤气满足高炉的富氢冶炼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