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商务行业“职业打假”的特点、成因与解决
来源:法制博览 发布日期:2022-03-15
根据本项目的调研数据,涉及“职业打假人”的司法诉讼案件从2015年开始活跃,2015—2019年呈现爆发态势。虽然在社会生活领域涉及“职业打假”的法律诉讼案例与日俱增,但是在法律上没有“职业打假”这一法律概念。基于近十年的“职业打假”判例调研数据,本文探寻“职业打假”的司法判例的特点,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
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来源: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发布日期:2022-03-14
伴随经济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崛起,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对整体市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但由于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并不能够达到理想状态,导致电子商务开展中容易发生相关风险。因此,确保电子商务风险得以有效规避还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来实现。本文主要探讨电子商务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并探讨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此类问题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为
-
电子商务与财政能力:来自中国淘宝村的证据
来源:世界经济 发布日期:2022-03-10
本文利用2013-2017年中国出现淘宝村的乡镇信息,从电子商务视角研究了淘宝村的出现对乡镇财政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出现淘宝村的乡镇,其财政收入进入全国前1000位的概率显著增加。进一步地,本文考察了电子商务影响财政能力的渠道,淘宝村的出现会产生企业集聚效应,其中工业企业集聚是最主要的作用机制。更为重要的是,淘宝村的正面影响主要集中在信用水平较高、物流规模较大、物流成本较低以及人力资本较
-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实践育人体系构建探究
来源: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2022-03-10
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创新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高职院校实现学生价值塑造、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校企协同实践育人是关键。该文以某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从校企协同实践育人理念、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
-
关于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创新教学模式的建议
来源:科技风 发布日期:2022-03-10
近年来,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解决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急需更多高素质电商人才。现有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模式由于发展时间短等原因,存在着各种不足,造成了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质量良莠不齐、总体水平不高的局面,对电子商务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成长,创新教学模式,可以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施资源库教学,提高学生技能,深化校企合作,锤炼学生
-
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及策略研究
来源:新农业 发布日期:2022-03-10
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很多行业都应用到了计算机技术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本文将基于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情况,对电子商务给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
浅议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难题及对策
来源:西部财会 发布日期:2022-03-10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发展势头迅猛。然繁荣经济的同时,由于其业务无形化、隐蔽化、模糊化的特性,导致传统的税收征管模式无法应对,带来纳税主体难以确定、纳税意识不强、纳税信息难以获取、纳税管辖权难以确定等问题。基于此,分析电子商务尤其是C2C交易给税务工作带来的征管难题,阐述由此产生的税务影响,提出实行市场主体全面登记制度、改变管辖地规则、改变增值税征收机制等具体应对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难题的对策
-
电子商务对文创产品发展的影响研究
来源:老字号品牌营销 发布日期:2022-03-10
近年来,文创产业在网上销售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而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已经相对成熟,我国电子商务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以及先进的互联网数字技术,这为我国文创产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动力。可以说,电商为文创产业插上了翅膀,文创产业也可以逐步改善传统电商附加值低的现状,文创携手电商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
电子商务专业实训体系构建研究
来源:江苏商论 发布日期:2022-03-08
为了有效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实训课程开展内容等方面为切入点,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实训体系。
-
高校电子商务类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研究
来源:高教学刊 发布日期:2022-03-08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着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建设以及电子商务类课程思政的践行经验等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也存在一些不足。未来,高校深入推进电子商务类课程思政研究要着力注重以下五方面:一是加强电子商务“专业思政”“专业群思政”“学科思政”的研究;二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内容体系研究;三是加强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全过程的策略研究;四是重视教师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提升;五是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