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河北医药 发布日期:2016-11-30
目的分析高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下呼吸道感染(VAP)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高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及病原菌分布,并分析该类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175例高龄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 76例,发生率为43.43%,分离出126株病原菌,VAP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为65.08%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的20.63%,真菌的14.29%,差异有统
-
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早期活动
来源: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发布日期:2016-11-30
在过去的20年中,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的存活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这些重症患者虽得以好转住院,却会存在长期的心理或生理上的问题~([1-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促使人们不断反思,意识到使重症患者得以生存仅仅是一个开始,更要重视其生活质量。早期活动这个概念其实并不新颖~([3]),已广泛的应用于一般术后患者的康复中。近年来,早期活动已逐步融入IC
-
运用晁恩祥经验治疗AECOPD呼衰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体会
来源:北京中医药 发布日期:2016-11-30
晁教授治疗AECOPD呼衰机械通气患者,主张前期在充分配合使用西医治疗方法的同时,运用中医药以培补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后期针对肺、脾、肾三脏为主的虚喘,以调补肺肾方调补肺肾,助患者平稳脱机;同时注重通畅气机、运化津液以治病之根本,培补正虚应主抓肺肾,兼顾心及脾胃。
-
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来源: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发布日期:2016-11-30
目的分析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比例(20.0%)显著低于常规组(73.3%);实验组病死率(3.3%)显著低于常规组(13.3%);经过护理
-
机械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与护理
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发布日期:2016-11-3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应用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例机械通气治疗RDS的临床效果,总结治疗和护理经验。结果机械通气治疗和护理后,存活21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机械通气是治疗重症RDS的有效手段。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质量。
-
不同途径纤支镜肺泡灌洗术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来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发布日期:2016-11-30
目的分析不同途径纤支镜肺泡灌洗术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机械通气患者为对象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于导管外插入纤支镜,对照组于导管内插入纤支镜,均实施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观察术前、术后1 h两组患者心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插管顺利、术后心率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较
-
神经调节通气辅助在成人机械通气中的研究进展
来源:山东医药 发布日期:2016-11-30
神经调节通气辅助(NAVA)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的通气方式,通过膈肌电信号来监测和反映患者呼吸的触发点和强度,最大程度地缩短吸气触发和呼吸机送气之间的时间间隔,从而达到时间上最大限度的人-机协调。目前,在成人肺保护通气、无创通气以及镇痛镇静等领域,NAVA也开启了人们对机械通气新的认识和思考。
-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45例
来源:辽宁医学杂志 发布日期:2016-11-30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90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儿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取持续性有创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指标、通气时间、并发症及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HR、RR、Pa CO2、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
-
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来源:儿科药学杂志 发布日期:2016-11-30
目的:研究应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的临床资料,45例使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为观察组,31例单用机械通气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乳酸水平、氧合指数、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转归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
-
持续质量改进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 发布日期:2016-11-30
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CQI)护理管理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的192例机械通气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管理方法分为对照组92例及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CQI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护理质量、住院时间及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