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报告分类

重点报告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导航

找到报告 5176 篇 当前为第 438 页 共 518

所属行业:农、林、牧、渔业

  • 4371.不同年龄野生和养殖兴凯湖翘嘴鲌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为评定营养价值、建立种质标准以及研制人工配合饲料,对2龄、4龄和6龄兴凯湖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野生和养殖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2龄兴凯湖翘嘴鲌野生和养殖群体肌肉营养成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4龄、6龄野生群体的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群体(P<0.05).与常见养殖鱼类相比,野生兴凯湖翘嘴鲌Ca和P含量较高.野生和养殖群体的氨基酸组成一致,甘氨酸含量最高,谷氨酸和赖氨酸次之.4龄、6龄野生群体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总量(EAA)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养殖群体(P<0.05).结果表明,兴凯湖翘嘴鲌野生与养殖群体蛋白质含量较高,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野生群体肌肉营养价值和肉味鲜美程度明显优于养殖群体,且随年龄增长差异更加明显.在配制兴凯湖翘嘴鲌人工饲料时,应适当添加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和胱氨酸,以提高其营养价值;适当添加甘氨酸和谷氨酸,以提高养殖鱼体风味.
    关键词:兴凯湖翘嘴鲌;野生群体;养殖群体;营养成分
  • 4372.家蝇蛆粉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肌苷酸含量的影响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采用等蛋白替代方式,以家蝇蛆粉(housefly maggot meal)分别替代饲料中0、20%、40%、60%、80%和10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养初始体质量(0.56±0.03)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相应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实验组.养殖45 d后测定对虾肌肉的常规成分和氨基酸、肌苷酸含量,研究家蝇蛆粉对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肌肉粗蛋白和灰分含量随家蝇蛆粉替代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其中G100组粗蛋白含量和G80、G100组灰分含量显著高于G0组(P<0.05);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各组肌肉游离氨基酸中谷氨酸、丙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和游离鲜味氨基酸总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除G40组外,G20-G100组游离必需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G0组(P<0.05);与G0组相比,替代组游离精氨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游离赖氨酸含量随替代水平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 G20组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G0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替代组肌肉结合氨基酸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与G0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G20-G80组肌肉肌苷酸含量与G0组相比差异不显著,G100组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当家蝇蛆粉替代鱼粉水平不超过60%时,除凡纳滨对虾肌肉游离精氨酸含量显著升高外,对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组成和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肌苷酸含量无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鱼粉;家蝇蛆粉;肌肉成分;氨基酸;肌苷酸
  • 4373.决策树方法在云贵高原典型区域ALOS影像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以云贵高原典型区域贵州省赤水市及其邻近区域为研究区,以2010年9月该区域先进的陆地观测卫星(advancedland observing satellite,ALOS)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在充分分析和统计影像光谱特征的基础上,对比8种典型地物在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WI(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3种数据及影像波段运算后特征值的数值差异,总结出区分8类典型地物的阈值,建立了以阈值为规则的决策树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分类总体精度达到89.05%,Kappa系数为0.87,能较好地利用云贵高原典型区域的地物信息,有效提高地物分类精度,在研究区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关键词:ALOS多光谱影像;土地利用分类;决策树模型;云贵高原;ALOS multispectral image;land use classification;decision tree model;Yunnan-Guizhou Plateau
  • 4374.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的抗黑曲霉活性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运用亲和层析、SDS-PAGE、Western-blotting、抗真菌实验等技术探索对虾血蓝蛋白的抗黑曲菌活性。结果发现,血蓝蛋白在质量浓度为0.1~0.8 mg/mL 时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活性。在此基础上,选取0.2 mg/mL血蓝蛋白作用后的黑曲霉进行显微观察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血蓝蛋白能抑制黑曲霉孢子生长。扫描电镜分析显示,在血蓝蛋白作用下,黑曲霉孢子囊萎缩,分生孢子集聚成团,菌丝裂解、扭曲、变短、无分生孢子囊。由此推测,对虾血蓝蛋白具有抗黑曲菌活性,其抗菌机制可能与血蓝蛋白抑制黑曲菌孢子生长和促使病态菌丝产生等有关。本研究对揭示血蓝蛋白的非特异性免疫机理和寻找新的对虾疾病免疫学防治途径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血蓝蛋白;抗黑曲霉活性;Litopenaeus vannamei;hemocyanin;anti-Aspergillus niger activity
  • 4375.“粉玉”体色瓯江彩鲤MHCclassⅡ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鱼体抗病力的关系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利用1对特异性引物DABF和DABR,分别从30尾感病和13尾抗病“粉玉”体色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的cDNA中扩增出长度为624 bp的MHC classⅡB基因片段.对210个有效克隆进行测序,获得84个不同的编码序列,分属13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其中Cyca-DAB3*17和Cyca-DAB3 *18为新发现的2个等位基因.核苷酸、氨基酸变异位点总数为267、130,变异率较高( 42.79%、62.50%).MHCⅡB基因片段包括第1-4个外显子,分别编码信号肽、β1和β2结构域及跨膜区.β1结构域的变异明显大于β2结构域,表现为在长度为276 bp的β1结构域中,核苷酸、氨基酸变异位点分别为150个(54.35%)和72个(78.26%);而长度为282bp的β2结构域的核苷酸、氨基酸变异位点较少,分别为105个(37.23%)和54个(57.45%).在p1结构域的24个抗原结合位点(PBR)上,有22个发生了变异.β1结构域的PBR、非抗原结合位点(non-PBR)及β2结构域的非同义碱基替换率(dN)与同义碱基替换率(ds)的比值w分别为1.366、0.992、0.792,表明“粉玉”体色瓯江彩鲤MHC classⅡB基因的β1结构域在进化过程中受到正向选择作用.基因Cyca-DAB3 *09在抗病群体中出现的频率(7.81%)显著高于感病群体(1.37%,P<0.05),新等位基因Cyc-DAB3*18(频率为3.13%)只出现在抗病群体中,基因Cyca-DAB1 *08、Cyca-DAB3 *08和Cyca-DAB3*17为感病群体所特有.研究结果为抗病“粉玉”体色瓯江彩鲤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粉玉"体色瓯江彩鲤;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多态性;抗病力
  • 4376.三峡库区岸生植物秋华柳对镉胁迫的光合响应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关键词:秋华柳;镉;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
  • 4377.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并最终成熟是突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关键环节,有效的养殖模式对促进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提前成熟以及实现雌雄同步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不同养殖模式(水温和营养调控)下对中华鲟性腺发育状况进行长期观测.结果显示,中华鲟在仿自然变温或恒温的养殖环境中,性腺均可发育至III期.采用配合饲料、饲料中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以及仅用鲜活鱼或冰鲜鱼饲喂,均能够使部分中华鲟性腺发育启动,但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组性腺发育启动的比例较高,其中,有3尾中华鲟性腺达 IV期.成功对性腺发育至IV期的1尾雌鲟(12龄,体质量57 kg)和1尾雄鲟(14龄,体质量64 kg)实施了人工催产和授精,采获卵6.25万粒,精液2850 mL,受精率为60.1%(36.3%~80.4%).在(19.3±0.2)℃下经过约125 h,仔鱼大量孵出,获初孵仔鱼2.3万余尾.此次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有效尝试可为今后养殖中华鲟的规模化繁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华鲟;水温;饵料;生态调控;人工繁殖;性腺;发育;Acipenser sinensis;water temperature;feed;ecological regulation;controlled reproduction;gonad development
  • 4378.茶树2个MYB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MYB类转录因子是一类包含一段保守的DNA结合结构域的基因家族,广泛地参与植物发育和植物次生代谢的调节.根据前期芯片杂交和文库筛选得到的2个MYB转录因子的部分序列,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分离得到它们的全长基因:C3MYBI和C3MYB2,在GenBank的登录号分别为HQ660373和HQ660374.序列分析表明:CsMYBI基因全长1132bp,开放阅读框长879bp,编码292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32.9ku,理论等电点为8.13:CsMYB2基因全长1020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675bp,编码224个氨基酸,推测的蛋白分子量约为25.4ku,理论等电点为9.05.2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均具有明显的R2R3M YB结构域,且在R3结构域的下游都含有1个相对保守的C1(LIXXGIDPXTHR)基序.同源性分析表明:茶树CsM YBI和CsMYB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MYB类转录因子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中CsMYBI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陆地棉MYBI的相似性为57%,CsMYB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葡萄MYBC2的相似性为75%.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个转录因子基因在遮荫处理条件下的表达规律,及其在茶树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CsMYBI和CsM YB2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具有明显区别,其中CsM YB2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是根中的100多倍;而遮荫处理能明显降低叶片中的花青素含量,并提高CsMYBI的表达,但对转录因子CsMYB2的影响不大.
    关键词:茶树;MYB转录因子;基因克隆;表达分析
  • 4379.基于线性食物网模型估算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刺参和皱纹盘鲍的生态容纳量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俚岛人工鱼礁区是中国北方近海典型的海珍品增殖型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和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是该生态系的主要增殖放流种类.基于2009年在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进行的周年生物资源调查数据,利用 EWE 软件构建俚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生态通道模型(Ecopath),对该模型进行了不确定性及输入参数敏感度检验,系统分析了俚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特征和能量流动规律,估算了俚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内刺参和皱纹盘鲍的生态容纳量.模型由19个功能组构成,基本涵盖了俚岛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可信度 P 指数为0.51,小型底层鱼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P/B)下降50%会使小型底层鱼类生物量(B)估算值变化1.36,影响最大;系统总流量为10786.680 t/(km2·a),其中27%流向碎屑,17%以捕捞和沉积的形式流出系统;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为4131.966 t/(km2·a);系统的总能量转换效率为10.5%,流量中来自碎屑的比例为39%,其中的61%直接来源于初级生产者,能流通道以牧食食物链为主导;刺参和皱纹盘鲍的生态容纳量为309.4 t/km2和198.86 t/km2,目前礁区刺参和皱纹盘鲍的生物量分别占估算生态容纳量的31.72%和26.15%,仍具一定的增殖空间.
    关键词:人工鱼礁;生态容纳量;刺参;皱纹盘鲍;俚岛;artificial reef;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Apostichopus japonicus;Haliotis discus hannai;Lidao
  • 4380.象山港黄姑鱼的食物组成与摄食习性

    [农、林、牧、渔业] [2014-05-15]

    利用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象山港水域采集的365尾黄姑鱼(Nibea albiflora)样本,结合其生物环境的同步调查数据,采用胃含物中饵料生物质量百分比(W%)、个数百分比(N%)和出现频率(F%)分析其饵料生物组成,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和百分比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衡量各饵料生物的重要性;采用空胃率和胃饱满指数分析黄姑鱼的摄食强度;采用选择性指数 Va检验黄姑鱼对某种饵料生物是否具有选择性。研究表明,黄姑鱼的饵料生物共34种,主要摄食虾类,其中巨指长臂虾(Palaemon macrodactylu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刺螯鼓虾(Alpheus hoplocheles)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等是黄姑鱼主要的摄食对象。黄姑鱼的摄食强度受季节和体长变化影响,冬季的摄食强度最低;体长大于190 mm 个体的摄食强度较低。此外,性腺发育对摄食强度也存在一定影响。春、秋和冬季黄姑鱼主要以摄食巨指长臂虾、葛氏长臂虾、口虾蛄和日本鼓虾等为食;夏季以巨指长臂虾、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和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等为食。体长80~220 mm的黄姑鱼主要以小型虾类为食,而体长大于220 mm的黄姑鱼主要摄食鱼类、口虾蛄等较大个体的饵料生物。选择性指数计算结果显示,巨指长臂虾(选择性指数为0.145,χ2=4.192, P
    关键词:黄姑鱼;食物组成;摄食习性;食物选择;象山港;东海;Nibea albiflora;diet composition;feeding habits;prey selection;Xiangshan Bay;east China Sea
首页  上一页  ...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  下一页  尾页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