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接触用纸中全氟或多氟烷基化合物的来源、限量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关键词:食品接触用纸;全氟或多氟烷基化合物;毒性危害;膳食暴露;检测技术
摘 要:全氟或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s)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工业制品和消费品中的合成化学物质。由于其具有结构多样性和生物蓄积特性,PFASs被认定为高度关注的持久性污染物。食品接触用纸中的PFASs可能会污染食品,并危害到消费者的健康。PFASs种类多样,通常可分为聚合物和非聚合物两类,非聚合类PFASs包括全氟烷基酸(perfluoroalkyl acids, PFAAs)及其前体物,聚合物PFASs主要是全氟聚醚(perfluoropolyethers, PFPEs)和由多个PFASs聚合而成的含氟聚合物;按氟链段结构中碳原子数,PFASs分为碳原子数量大于7个的长链PFASs和短链PFASs,其中常见的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 PFOS)、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是长链PFAAs,是研究和法规监管中重点关注的物质。在食品接触用纸中,PFASs来源广泛,既通过浸渍、施胶或涂层等方式有意添加以提升纸制品性能,也有制造过程残留或外部环境污染导致的非有意添加情况。污染情况在各类纸制品中普遍存在,尽管部分传统PFASs受管控,但新型PFASs及其前体物仍不断被检出,且不同国家或地区污染程度受监管力度影响。在膳食暴露方面,食品接触用纸中的PFASs可迁移至食品,经饮食摄入进入人体,迁移受温度、时间、食品性质影响,快餐类用纸在高温下使用时的风险需重点关注。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对PFASs实施管控,限量要求各有不同,我国也禁止部分PFASs的生产加工使用并采用正向清单管理。检测技术包括靶向PFASs定量分析、氟含量筛查及未知PFASs非靶向分析。未来食品接触用纸中PFASs研究应更注重全面评估,结合多种分析方法,并追溯未知PFASs来源、分布与毒性危害,以完善监管法规。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https://www.hbsts.org.c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