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风云3C对不同类型辐射带电子分布变化的观测:2015年3月17日磁暴事件分析
作者:胡立凡; 项正; 顾旭东; 倪彬彬; 张效信; 郭建广; 张贤国; 朱昌波; 郭德宇; 付松; 刘阳希子; 董俊虎; 赵怡雯 加工时间:2023-09-28 信息来源:地球物理学报
关键词:风云3C卫星;磁暴;捕获电子;准捕获电子;沉降电子
摘 要:风云3C卫星(简称FY-3C)测量的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简称LEO)高能粒子(电子、质子和重离子)通量,是空间环境监测预警业务的重要自主数据来源.深入分析风云3C卫星测量的不同种类高能电子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对辐射带研究和空间天气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FY-3C测量的空间粒子数据,系统分析了2015年3月17日强磁暴期间辐射带捕获、准捕获和沉降电子的演化特征及其主导性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在磁暴主相,外辐射带电子通量(E2:0.35~0.65 MeV, E3:0.65~1.2 MeV)出现快速下降,达到两个数量级,E1能级(E1:0.15~0.35 MeV)电子通量在L<5区域因为亚暴注入先出现增长,之后在L>4的区域出现明显下降.在磁暴恢复相,由于合声波(chorus waves)先加速低能段电子,E1能段电子通量最先(小于五小时)开始增加,在磁暴结束时覆盖2-2·sr-1·s-1.电子能段越高通量增长得越慢(E2:十小时内;E3:一天内),最终覆盖的空间范围更小(E2:2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https://www.hbsts.org.cn/)获取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