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棉纱贸易与进口替代的空间差异(1890-1930)
作者:李辉
加工时间:2024-03-26
信息来源:上海经济研究
关键词:港口;贸易;棉纱;进口替代
摘 要:长江流域的棉纱贸易经历了时空演变及结构性偏好差异。从整体来看,1890年至1912年,长江流域主要进口印度棉纱,自1912年起,日本棉纱开始超过印度棉纱,而英国棉纱一直较少进口。就区域而言,自19世纪末以来,印度棉纱主要流入上游和下游地区;1910年起,日本棉纱开始进口至中游和下游地区。由于不同地区进口棉纱的国别差异,国产棉纱的进口替代过程表现出空间差异。华商纱厂最早诞生于江南地区,下游地区因此最早完成了进口替代。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该地区需进行两次替代,即印度棉纱和日本棉纱的替代;在上游地区,国产棉纱于一战期间替代了印度棉纱;而国产棉纱在中游地区对日本棉纱的替代存在困难,替代完成时间大致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这种空间差异一方面显示出英日两国对华贸易地理战略的分化,也突显了各个口岸地区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纳入现代世界经济体系的情况。不同的口岸地区在不同的时期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起连接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作用。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https://www.hbsts.org.c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