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改良SWIM技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
作者:崔接门; 叶斌; 宫鑫; 张红艳; 孙瑄 加工时间:2025-01-16 信息来源: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血栓切除术;支架;预后
摘 要:目的 探讨改良SWIM技术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术的114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予以改良SWIM技术(改良取栓组,57例)和常规SWIM技术(常规取栓组,57例),记录首次取栓血管再通率、总体血管再通率、取栓次数、穿刺至再灌注时间,近期神经功能缺损[术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远期神经功能预后[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以及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 改良取栓组首次取栓血管再通率高于常规取栓组(χ2=5.054,P=0.025),取栓次数少于(Z=2.014,P=0.044)、穿刺至再灌注时间短于(Z=2.630,P=0.009)常规取栓组。改良取栓组与常规取栓组手术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85,P=0.025),两组入院时与术后14 d NIHS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33.705,P=0.000),但处理因素与测量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F=3.148,P=0.079),其中术后14 d改良取栓组NIHSS评分低于常规取栓组(t=2.969,P=0.004),改良取栓组(t=10.286,P=0.000)和常规取栓组(t=6.428,P=0.000)术后14 d 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改良取栓组与常规取栓组手术前后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81,P=0.007),两组患者入院时与术后90 d mRS评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277.328,P=0.000),且处理因素与测量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10.471,P=0.002),改良SWIM技术的效果更佳。改良取栓组术后90 d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率高于常规取栓组(χ2=4.267,P=0.039),而两组术后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χ2=0.077,P=0.782)和病死率(χ2=0.101,P=0.75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机械取栓术中应用改良SWIM技术较常规SWIM技术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性相当,值得临床推广。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https://www.hbsts.org.cn/)获取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