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我国煤矸石空间分布特征与分级分质利用路径
作者:崔昕茹; 霍雪萍; 周炳杰; 胡蕴瑶; 杨彦群; 杨凤玲; 狄子琛 加工时间:2024-10-29 信息来源:环境科学
关键词:煤矸石;分级分质;产业政策;区域异质性;填沟造地
摘 要:我国煤矸石年产出量6~8亿t,而利用率维持在70%左右,堆存量已达60~70亿吨且仍逐年累积,引发潜在环境风险。由于不同聚煤阶段沉积的含煤地层岩性和矿物成分不同,煤矸石性质呈现显著区域差异,而当前研究和利用过程对煤矸石区域异质性关注较少,成为制约煤矸石利用率进一步提升的关键问题之一。从产业政策、空间异质性和技术潜力角度,系统解析了煤矸石的利用现状与消纳潜力,提出了煤矸石区域化分级分质利用方案。结果表明,在煤矸石利用重点鼓励方向中,由于经济性和消纳量限制,政策及相关研究的侧重点逐步从发电和生产建材等资源化处置手段转向井下充填及土地复垦等生态化处置手段。近10年来,煤矸石综合利用率由61.9%提升至72.2%,主要增长贡献来自充填处置,而发电和建材生产利用率分别稳定在 21.6%和 7.5%。可以预见,在全国层面,煤矸石生态化处置将是煤矸石利用的主要增长点。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煤矸石产量大且煤矸石集中度高的地区,应制定以充填处置为主、加工利用为辅的综合利用方案。其中,内蒙古煤矸石以铝质岩矸石为主,可优先鼓励提铝和制备建材;山西煤矸石属砂岩质矸石,且热值较高,适合发电和制备建材。华东地区煤矸石属黏土岩类和钙质岩矸石,且产量较低,当地建材市场足以覆盖矸石产出量,可作为优先利用方向。山东和河北等地部分矿区因“三下”压煤占资源量的比例较高,可通过“以矸换煤”延长矿井服务年限,可重点发展井下充填技术。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https://www.hbsts.org.cn/)获取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