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与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鲍荣幸; 江茶花; 古晓林; 刘琦; 钟杏; 张崇健 加工时间:2025-01-16 信息来源: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血管活性药物评分;预后;体外循环
摘 要:目的 探究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儿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与住院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连续性选取于2019年1月至4月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进行外科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儿230例,根据术后第一个24 h内最大的VIS结果将患儿分为未使用组(VIS=0分)(n=68)、低剂量组(VIS> 0分,且≤5分)(n=130)、高剂量组(VIS> 5分)(n=32)。通过建立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研究VIS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将VIS作为连续性变量纳入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在校正了相关因素后发现:VIS增加1分,则机械通气时间延长5.1 h(P <0.001),ICU时间延长6.2 h(P=0.014),术后住院时间延长0.3 d(P=0.011)。将VIS分组纳入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校正了相关因素影响后发现:与未使用组相比,低剂量组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延长34.2 h(P=0.015),ICU时间延长64.0 h(P=0.006),术后住院时间延长2.5 d(P=0.013);高剂量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延长81.3 h(P <0.001),ICU时间延长203.5 h(P <0.001),术后住院时间延长8.0 d(P <0.001)。结论 VIS高的心脏病术后婴儿相应的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更长。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https://www.hbsts.org.cn/)获取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