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80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7 篇
3821 篇
5293 篇
切实推进中小微企业扶助政策落地见效
3月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本已受到三重压力负面影响,叠加近期的超预期因素,受到的冲击影响更为严重。这些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减少、人工成本居高不下、融资难融资贵首贷难、物流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在一些受到疫情影响严重的地方,很多中小微企业甚至无法开展正常生产运营活动。
中小微企业具有“56789"的特征,发展好坏不仅事关我国市场经济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而且对居民就业、社会财富创造等也具有重要影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一直以来都将保市场主体作为保就业保民生以及保护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着力点。特别是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的财政、货币金融、稳投资促消费、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6个方面33项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很多都涉及为中小微企业助企纾困,包括全年留抵退税2.64万亿元,缓缴社保费等。广大国有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也积极响应,立足资源优势,主动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针对承租自身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中央企业普遍减免3个月租金,并对中高风险地区的再补充减免3个月租金。部分大型民营企业积极开展经营成本优化专项行动,既帮助中小微商家节约了成本,又提升了商家资金使用效率。还有企业针对生活服务类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搭建业务体系,提供全方位服务。
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困难。同时还要看到,政策的落地时机、支持强度、政策覆盖面以及中小微企业政策需求的针对性把握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接下来,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坚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一是已经制定的纾困政策要靠前发力、加快落实。近期国务院明确要求,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举措。为推进纾困政策提早落实、尽快落地,国务院于5月26日向12个省份派出督查组,专项督查相关政策的落实和配套的开展情况。
二是做好中小微企业纾困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中小微企业分布广泛,不同企业对于相同政策的获得感可能存在差异,要从市场主体的感受出发,及时做好纾困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做好政策覆盖面的查漏补缺,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完善纾困政策。
三是地方要结合实际做好配套和地方性政策对接。各地要结合产业基础、经济实力等差异性,做好中小微企业纾困的配套,出台一些地方性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比如,在一些港口城市,因疫情冲击等不可抗力,导致集装箱使用超过免费用箱期、堆场免堆期等情况,有的超期用箱费用甚至超过集装箱本身的价值,挤压了货代企业大量现金流,最终提高了进出口企业用箱成本,商务、海关、交通等部门要主动协调船舶公司等市场主体,实施针对性纾困举措。
四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加码纾困政策。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不排除下半年中小微企业受到其他非预期因素冲击可能性。我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针对中小微企业纾困的政策工具箱足,要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加码纾困政策。
五是创新政策实施方式和手段,畅通政策见效“最后一公里"。中小微企业专业实力普遍不足,“申请"有些纾困政策的能力不足。要创新政策实施方式,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推动政策落实,降低享受政策成本,力争做到中小微企业享受纾困政策“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政策“免申即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