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研究
作者:苏宏伟 加工时间:2017-10-18 信息来源:吉林大学
关键词: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投入产出表
摘 要:现阶段,中国正面临如何打造自己的制造业,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进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历史课题。中国经济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本文选择对具有丰富而连续演进历程的日本制造业,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有可能是认识和解决中国制造业现阶段转型“怎么办”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本研究分析了1973-2012年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和“有没有”四个方面问题。结果显示:第一,本研究从三个方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相关理论进行了阐释:第一,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总趋势与和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般规律进行了阐述;第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详细讨论,主要从二者的内涵、决定因素以及二者之间关系三个方面进行阐释,并就上述两种理论提出了笔者的基本观点;第三,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经济绩效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论述,主要从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以及对关联产业的结构效应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二,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与现状分析显示:从产出角度看,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中的低技术制造业产值比重不断降低,中高技术制造业产值比重不断提高。从要素投入角度看,1973-1991年日本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中高技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幅超过低技术制造业,1992-2012年中高技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高,低技术制造业则呈下降趋势;1973-2012年日本制造业劳动要素需求总量持续下降,1992-2012年的降幅超过1973-1991年降幅;1973-2012年日本制造业资本要素需求总量持续提高,但1992-2012年的增幅低于1973-1991年增幅;1973-2012年日本低技术制造业能源要素需求比重持续降低,中高技术制造业能源要素需求比重持续提高。第三,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研究显示:1973-1991年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不断提高,且中高技术制造业对合理化程度提高的影响度逐渐增强,低技术制造业影响度则逐渐降低,这种变化与同期产业结构高级化不断提高的趋势和内在特征相一致,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发展由非均衡协调向均衡协调增长转变,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表现为“实优化”;1992-2012年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产业结构发展由均衡转向非均衡,但由于期间产业结构表现为虚高级化,使得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该期间内表现为“虚优化”。第四,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动因研究显示:(1)1973-1991年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实高级化”的直接原因是日本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政策导向能够与同期的技术范式相适应、相协调,保证了对“厚重长大”型产业形成替代的“轻薄短小”产业所内涵的技术创新与同期国际主流产业技术相一致;间接原因是中高技术制造业的资本、劳动和能源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普遍高于低技术制造业,使得资本、劳动和能源要素普遍流向生产率较高的中高技术制造业,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产业结构实高级化。1992-2012年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虚高级化”的直接原因是日本国家创新体系与后赶超时期出现的信息技术经济范式相矛盾、相冲突,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内涵的技术创新与同期国际主流产业技术相脱离;间接原因是生产要素流向中高技术制造业的速度显著下降,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强化作用减弱。(2)1973-1991年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直接原因是中高技术制造业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低技术制造业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与中高技术制造业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保证了生产要素流向在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间的相对均衡协调;间接原因是该时期产业结构实高级化有助于中高技术制造业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扩散效应能有效作用于低技术制造业,推动了低技术制造业要素生产率的提高。1992-2012年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的直接原因是各细分制造业产业要素生产率增长两极分化严重,较高的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表现在某一个或某两个产业部门,差距渐趋变大,要素流向在产业间的分布由均衡转向失衡。间接原因是该时期产业结构虚高级化阻碍了某些中高技术制造业产业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扩散效应作用于低技术制造业,影响了低技术制造业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第五,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经济绩效分析显示:(1)1973-1991年日本制造业产业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三个变量间在短期和长期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1992-2012年日本制造业产业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在短期和长期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在短期和长期均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2)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变化在整个观测期间内由低渐强,而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变化逐渐由强渐弱,总产出增长波动逐渐增强的主要动因渐从产业结构合理化过渡到产业结构高级化。(3)投入产出分析结果显示:(1)中间需求率结果显示日本制造业存在向最终需求型过渡的明显倾向,日本制造业作为原材料中间产品的特征减弱,而作为最终产品的特征不断增强;(2)中间投入率结果显示日本制造业的附加值在不断提高;(3)影响力系数结果显示化工和食品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影响力显著高于其它制造业,制造业对第二产业的影响力高于对第一产业,制造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力介于第一和第二产业之间;(4)感应度系数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对制造业的拉动效应主要体现于食品产业,化工产业、能源产业、初级金属产业和非金属制品产业,第三产业中的教育医疗餐饮产业在拉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生产诱发系数分析显示观测期间内对日本制造业生产诱发效应由高到低排序始终为投资、消费和出口,1992年相比1973年投资和出口的生产诱发效应略有增强,消费的生产诱发效应则有所降低,2012年相比1992年投资和的生产诱发效应略有增强,出口和消费的生产诱发效应则有所降低;(6)最终依赖度系数分析显示,观测期间内,日本制造业对最终需求中的出口投资需求依存度最大,其次是消费和投资。最后,在归纳总结日本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经验教训基础上,回答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处理中国的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本研究针对中国应该怎么办的建议总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思想上要明确创新的观念选择,即中国应该以创意式的创新为导向,还是以技术革新为导向,本研究认为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日本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呈现出这样的发展模式,结果导致日本后期创新能力不足桎梏,影响制造业的发展;二是从实践操作层面看,现阶段全球技术更新速度显著加快,产品从研发到销售的周期也在显著缩短,中国已经不具备20世纪70年代左右日本制造业可以模仿创新的特定环境,为此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构建中国自主创新体系,克服短期利益诱惑,强化长期创新建设,发展出中国的创新主导产业,创新主导产业进一步对其它关联产业产生产业关联效应,推动整体产业发展。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hbstl.org.cn)获取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