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2020年世界钢铁工业十大产业要闻

加工时间:2021-01-28 信息来源:国研行业资讯
关键词:世界钢铁工业;产业要闻;
摘 要:
内 容:

《世界金属导报》作为国内钢铁行业最具权威性的专业媒体,通过网络征集、自主推荐、报社初选、行业知名专家评选,最终确定了“2020年世界钢铁工业十大产业要闻",内容涵盖钢铁行业政策、热点、动态等方面的重大事件,以期把握行业脉络,洞悉未来发展。

1、中国成功抗疫 钢铁业凸显中流砥柱作用

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严重冲击全球钢铁产业链。面对挑战,中国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中国钢铁行业率先复工复产。据监测,2020年2月19日,中国钢铁行业炼钢产能利用率为87%,炼铁产能利用率为90.8%,在所有大类工业行业及建筑业中保持了最高的开工率。3月份,我国粗钢产量同比仅下降1.7%,保持在历史同期较高水平。1-11月份,我国累计生产粗钢9.61亿吨,同比增长5.5%,全年钢产量突破10亿吨已成定局。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和8月分别到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和中国宝武马钢集团优质合金棒材车间考察调研,了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情况并作出重要指示,凸显了钢铁行业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在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国家的高度重视。

点评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经济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韧性,中国钢铁行业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有定力、有能力、有实力成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未来,中国钢铁行业将进一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为中国经济和世界钢铁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2、超低排放改造超预期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2020年1月,首钢迁钢通过全工序超低排放评估,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截至12月30日,首钢迁钢、太钢、首钢京唐、德龙、山钢日照、新兴铸管、纵横丰南、梅钢八家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工作,并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官网上公示。

据介绍,中国钢铁工业正在推行世界钢铁史上最为严苛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自2019年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来,全国钢铁企业积极推进超低排放改造。为贯彻生态环境部《关于做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全面开展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评估监测工作,并在其官网进行公示。截至11月27日,全国共有229家企业、6.2亿吨左右粗钢产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重点区域共103家钢铁企业约3.2亿吨粗钢产能正在开展评估监测工作。总体来看,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进展超出预期。

点评

2019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中对于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要求比有关国家目前执行的钢铁排放标准加严近十倍。尽管难度巨大,但是中国钢铁企业积极行动,担起了绿色发展的使命,众多优秀企业以最快速度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实现全面达标,为中国乃至世界钢铁工业的绿色发展树立了标杆。

3、氢冶金技术再获进展 迎接低碳经济时代

2020年,全球氢冶金技术探索继续向前推进。在欧洲,8月31日,全球首座无化石生产海绵铁中试工厂在瑞典启动,成为全球首个零排放炼铁厂;同期,德国迪林根和萨尔钢铁公司将富氢焦炉煤气吹入高炉。在韩国,浦项钢铁的浦项厂已将还原性副产气体用作还原剂。

在中国,11月23日,河钢集团与卡斯特兰萨-特诺恩签订合同,将建设全球首座使用富氢气体的直接还原铁工业化生产厂。12月7日,中冶京诚中标该项目工厂设计,项目将从分布式绿色能源利用、低成本制氢、氢气直接还原、气体净化、二氧化碳脱除和深加工、水处理等全流程和全过程进行创新研发,探索出钢铁工业低碳发展的最佳途径;11月23日,上海大学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富氢低碳冶炼模拟科学中心、特种金属材料中试基地、能源梯度利用中试基地"落户临汾市襄汾县。

氢冶金技术的积极进展将推动钢铁工业加速迈入低碳时代。

点评

在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各国都高度重视无碳和低碳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减少碳足迹、降低碳排放为中心的冶金工艺技术变革日益受到钢铁工业的关注。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将氢气用于钢铁生产的氢冶金变革性技术,是钢铁产业优化能源结构和工艺流程,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4、亿吨宝武扬帆起航 向全球引领者进发

2020年8月2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宝武在太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日,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与中国宝武签署太钢集团股权划转协议,推进太钢集团与中国宝武的联合重组。

中国宝武由原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联合重组而成。2019年中国宝武实现钢产量9546万吨,营业总收入5522亿元,利润总额345.3亿元,经营规模和盈利水平位居全球第一,列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11位。太钢集团是集铁矿采掘和钢铁生产、加工、配送、贸易为一体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全球不锈钢行业领军企业。2019年太钢集团实现钢产量1086万吨,营业收入797亿元,利润总额35.13亿元。

12月23日,中国宝武2020年钢产量超过1亿吨,正式跨入“亿吨宝武"时代,成为中国首家实现亿吨年产量的钢铁集团,问鼎全球钢铁企业粗钢产量之冠,这也是其向“全球钢铁业引领者"的愿景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

点评

近年来,中国宝武通过重组马钢和太钢、托管中钢、入主重钢等一系列并购重组,已经成为亿吨级钢铁航母,并成为全球最大的钢铁企业集团。与此同时,中国宝武努力在规模、技术和效益三个维度实现全方位引领,致力于共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逐步构建起我国钢铁行业的良性发展新格局,为全球钢铁生态圈注入新动能。

5、《再生钢铁原料》国标发布 强化资源保障

2020年12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再生钢铁原料》(GB/T 39733-2020)推荐性国家标准,并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是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牵头,在国家相关部委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指导下联合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研制的。该标准于2020年11月29日通过审定。在审定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对标准中的分类、术语和定义、技术指标、检验方法、验收规则等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经过严格、科学、细致的审查,与会专家认为标准材料符合国家标准的编制要求,同意将《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按照会议要求进行修改和完善,形成标准报批稿,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发布和实施。

《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的制定,为实现优质可再生铁素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再生钢铁原料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点评

《再生钢铁原料》国家标准既适用于国内再生钢铁原料资源的加工处理,又适用于国际符合标准要求的再生钢铁原料资源进口。该标准的实施,不仅可以推动优质再生钢铁原料进口,提高中国铁素资源保障能力,缓解钢铁行业对铁矿石的过度依赖,还能保障再生钢铁原料的品质,满足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6、中国完善产能置换政策 严防供需失衡风险

2020年1月23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暂停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开展现有钢铁产能置换项目自查,同时研究制定钢铁项目备案指导意见,修订原置换办法。

12月16日,工信部发布《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与原置换办法相比有超过20处较大修改,包括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范围内的钢铁产能减量置换的比例由原来的1.25∶1提升至1.5∶1;扩大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范围;明确退出产能数量必须根据2016年核定的产能,2016年及以后建成的项目备案产能进行产能置换核定;提出企业建设脱磷转炉须履行产能置换手续。此外,征求意见稿中也体现出对兼并重组、发展短流程和非高炉工艺的鼓励。

产能置换政策的完善与修订对于规范钢铁工业产能置换工作,严防供需失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是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在钢铁行业出现产能转移缺乏科学论证、供需失衡风险加大的情况下,研究制定的管控文件。新办法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和《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为依据,明确了提高产能置换比例,扩大重点区域范围,加强监管与评估等要求,旨在巩固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成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7、北美钢铁业并购重组 重塑市场竞争格局

2020年12月9日,美国克利夫兰-克利夫斯公司(Cleveland-Cliffs)完成了对安赛乐米塔尔美国公司的收购,成为北美最大的扁平材生产商。此次交易是Cleveland-Cliffs在2020年3月收购AK钢铁公司,迈出进入高端钢铁制造领域的第一步之后的第二笔大规模收购。合并后的公司销售收入预计为170亿美元,合并后的EBITDA约为17亿美元。与此同时,Cleveland-Cliffs还将成为北美最大的铁矿石球团生产商,年产能约为2800万吨。

对于此次出售美国公司,安赛乐米塔尔表示,公司将重新定位在北美最具竞争力的资产,从而实现目标增长计划。

此外,12月8日,美国钢铁公司宣布将收购美国电炉钢厂——大河钢铁的剩余股份,从而获得这家北美最新和最先进的板材生产企业的全部股份。该交易预计将于2021年一季度完成。此前的2019年10月,美国钢铁公司以大约7亿美元收购了大河钢铁49.9%的股份。

点评

通过收购AK钢铁公司和安赛乐米塔尔美国公司,Cleveland-Cliffs成功转型为拥有完整产业链的钢铁企业,并将凭借其在原材料自给方面拥有的优势提高其在美国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市场地位及竞争力。安赛乐米塔尔瘦身后则将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和更精准的定位亮相北美市场。美国钢铁公司收购大河钢铁有利于双方进一步发挥协同效益,加强产品创新,增强盈利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总体看,北美钢铁市场的竞争格局随着这几次收购的落地已经发生巨大变化。

8、中国科技成果斐然 创新驱动再添动力

2020年7月31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金属学会联合主办,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承办的“中国钢铁工业`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果展"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活动表彰了“十三五"期间为钢铁工业科技创新作出卓越贡献的人才、企业,九位院士获得“十三五"钢铁工业科技成就奖,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二期一步工程项目、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宝钢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2030mm冷轧工程)三个项目共九家单位获评“十三五"钢铁工业创新工程奖。

“十三五"以来,中国钢铁工业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顶层设计到落地生根,全面部署、积极探索行业的科技创新之路,并取得卓越成绩。2016-2020年度中国钢铁工业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1项(2020年有10项已初评公示)、冶金科学技术奖410项。科技创新在大型工程建设、高端产品研发、绿色化和智能化方面均有突出体现。

点评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谋篇之年,同时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挑战的特殊之年。在此关键节点,举办中国钢铁工业“十三五"科技创新成果展系列活动,既是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搭建行业交流互鉴平台,总结创新经验,分享发展硕果,也是向全国乃至全球充分展示中国钢铁工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树立行业创新形象。与此同时,这一活动也是钢铁行业贯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举措和生动案例,将助力中国钢铁工业在“十四五"期间继续勇攀科技创新高峰,推动行业向创新驱动转型。

9、中国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启动 步伐加速

2020年1月,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冶金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成立。5月,工作组完成《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编制,通过工作组专家的论证,并经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上报工信部。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备受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加速推动这一进程。发展智能制造,抢占未来制高点,已成为各国共识。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法国等都陆续出台智能制造领域标志性政策文件。

钢铁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普遍较高,数据资源丰富,为智能制造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宝武、浦项钢铁、塔塔钢铁等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积极推进智能化升级,并取得一定进展。此外,美国钢铁公司重组的大河钢铁二期工程,日本JFE首次在钢铁领域推广JDXC(JFE数字化转化中心),鞍钢的一个中心、两张网络、三个平台、七维智能和南钢的JIT+C2M新模式,也都是对智能制造的成功实践。

点评

智能制造是未来全球钢铁行业发展的主题之一,它不仅能促进制造业向高效率、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转型升级,而且蕴含着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的增长空间。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为钢铁行业发展智能制造提供了可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钢铁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所做的努力充分发挥了作用,这使钢铁工业探索智能制造的热情更为高涨。钢铁工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建设将有效引导和规范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智能制造工作,为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模式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全行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10、敬业集团收购英国钢铁 国际化再进一程

2020年3月9日,中国民企敬业集团收购英国钢铁公司交割仪式在英国斯肯索普英钢会议中心举行,交割资产包括斯肯索普钢铁厂、提赛德钢梁轧钢厂和斯金宁格罗夫钢铁厂,以及英国钢铁公司旗下的FN钢铁厂和TSP工程公司。

敬业集团承诺未来十年内将投资12亿英镑,加上此次收购金额5000万英镑,总投资折合人民币111.5亿元,对厂内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增强英国钢铁公司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计划在五年内使该公司经营业绩恢复到同行业可比水平。计划的投资项目包括:在提赛德钢梁轧钢厂发展电弧炉炼钢;为斯肯索普钢铁厂新建一座250兆瓦的发电厂,发电效率将比其所替代工厂的发电效率高三分之一左右;对轧钢厂进行投资,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新建一条钢筋生产线;增强现有钢轨轧机的轧制能力。

敬业集团是一家以钢铁为主业,兼营钢材深加工、增材制造、国际贸易、旅游、酒店、房地产的跨行业集团公司。其钢材产品主要有螺纹钢、中板、卷板、圆钢。由于英国钢铁公司在钢轨等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此次收购弥补了敬业集团在钢轨、型材产品方面的缺失,使其钢材品种更加全面。

成功收购英国钢铁公司不仅是敬业集团走向国际化、在22个国家设办事处后迈出的收购实体的重要步伐,也是其落实“做全球钢材和金属制品的供应服务商"的关键一步。

点评

近年来,中国钢铁企业通过海外收购、建厂等方式积极进行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敬业集团收购英国第二大钢铁企业——英国钢铁公司、德龙集团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的印尼德信钢铁公司全面投产,以及此前河钢集团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并迅速扭亏为盈等成功案例,不仅体现出中国钢铁企业所具备的优秀实力,而且也表明中国钢铁工业有能力为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推动和引领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与进步。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