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印度洋南部大眼金枪鱼年龄鉴定及其与生长的关系
作者:周成;朱国平;陈锦淘;许柳雄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上海201306;上海市高校大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加工时间:2014-05-15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科学》
关键词:大眼金枪鱼;印度洋南部;鳍条;年龄鉴定;生长
摘 要:为了对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种群结构和年龄生长做出判断,从而进行有效的资源评估和管理,需要一种简便、可行、精确的年龄鉴定方法.根据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在印度洋中南部执行专项调查时采集的275枚第一背鳍鳍条样本,确立了最适的切割位置和年龄鉴定方法,并通过年龄鉴定估算大眼金枪鱼的y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大眼金枪鱼的叉长范围为570~1 820 mm,优势叉长组为910~1 500mm,占总体的83.9%;年龄组成以3、4和5龄居多;第1、2条年轮轮径的平均值分别为(4.23±0.71)mm和(5.72±0.48) mm.根据鳍条的切割位置分为3个组别,线性回归关系为拟合大眼金枪鱼鳍条半径与叉长关系的最佳回归方程,3个组别在鉴定大眼金枪鱼年龄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赤井信息量标准(AIC)分析结果表明,自骨突处起,全长(L)的10%处为最佳切割位置.大眼金枪鱼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250.5×[1-e-1.05(t+1.85)].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