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冲刺10万亿海洋经济将成沿海省份新动能
加工时间:2018-02-08
信息来源: 证券、财经新闻
关键词:中国海洋;生产总值;海洋经济;
摘 要:
内 容: 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表示,据初步估算,2017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8万亿元,下一步,要推动海洋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
1月末召开的2018年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表示,据初步估算,2017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8万亿元,下一步,要推动海洋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
预期到2020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将达到10万亿元,带动涉海就业人数达到3800万。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和国家安全权益维护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化海洋强国。
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推动下,沿海各省深度开发海洋资源的时代正在到来,海洋经济有望成为这些地区经济跃升的新动能。
近日,《上海市海洋“十三五"规划》正式对外发布,至此中国沿海11省市海洋发展“十三五"规划公布完毕。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梳理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和辽宁等11个省市海洋规划发现,与以往强调海洋经济增长、增速相比,11省份的“十三五"规划更加突出绿色发展内容,在海洋资源利用上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
这表明在海洋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地方政府越来越关注海洋科技对于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性。
海洋经济比重上升
从11省市的规划来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市),均是本区域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其中,上海提出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2020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左右,形成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海洋生产总值(GOP)是反映地区海洋经济活动的总量指标,与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应。同理,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同GDP增速一样是描述地区海洋经济增长情况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统计沿海各省市海洋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地区GOP年均增速目标发现,上海和辽宁暂缺数据,海南、广西、江苏、浙江与天津部分数据也未公开,呈现出淡化相关指标的现象。
而公布具体增速指标的广东、福建、山东与河北四省,全都调低了“十三五"期间的GOP年均增长的速度。其中,下调目标增幅最大的是福建省,其“十三五"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目标为“10%左右",对比“十二五"期间的实际增速13.3%,下调了3.3个百分点。
事实上,在2017年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也从“十二五"期间实际增速的8.1%,下调目标至7%。这也为上述各省市在规划中下调“十三五"期间的GOP增速预期奠定了基调。
另一方面,在普遍下调GOP增速预期的同时,沿海各省市小幅上调了“十三五"期间海洋生产总值的目标。统计显示,上海、天津与海南三地规划“十三五"期间的海洋生产总值在全省(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都提升至30%左右。其中,最高的是海南省和天津市,比重预计达到35%左右,上海规划是达到30%左右。
上述三地GOP占地区GDP的比重提升,与当地发达的海洋港口贸易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也说明,海洋经济在地区经济转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在2017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中,上海港、天津港分别位于全国第二、第七位。而海南省虽是陆地小省,却是海洋大省,管辖着海域面积约占全国海域面积三分之二,近年来海南省借助临海工业带的经济张力,以港口、车站、机场为纽带,构建起海运、铁路、航空和管道的立体式、综合海洋物流贸易体系。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依托良好的资源和基础条件,海南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5年海南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05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比2010年仅提高了1.69%;而“十三五"规划中,海南省计划至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至35%,比2015年提高6%,增速明显加快。
发挥海洋科技驱动力
沿海各省市海洋发展“十三五"规划,均强调海洋生态保护,提升海洋经济发展质量。
2017年5月23日发布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海洋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关键时期,要坚持陆海统筹,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推进海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发现,多地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都强调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高效合理的重要性。具体表现为,11个沿海省市中有8个省市在规划中明确了“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这一重要指标,其中岸线保有率规划最高的是海南省,达到60%。
其次,多地在规划中明确了近岸海域水质的优良比例。如广东和海南都明确了优良海水(一、二类海水水质)面积比例不小于85%的目标。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注意到,在11个省市中,浙江省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到2020年,存量围填海整理达到1000公顷"、“整治和修复海岸线长度不少于300公里"的目标,在所有省市的规划中是执行国家“蓝色海湾"战略力度最大的省份。
海洋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除了保护海洋生态外,还需要发挥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巨大驱动力。多个省市在规划中明确了海洋研发经费支出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及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
2017年3月,《山东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提出到2020年,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到70%以上,成为11个省市中规划海洋科技贡献率最高的省份。
山东全省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相当,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全国第一,海洋高级科技人才占全国的50%以上。
2018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海洋资源丰富优势,开拓海洋强省新途径。包括实施“透明海洋"工程,强化“智慧海洋"深海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全国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和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加快培育青岛西海岸新区、蓝色硅谷,支持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建设海洋科技产业聚集示范区,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这显示提升海洋经济的科技支撑,已经成为沿海地区探索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