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7 篇
13897 篇
477391 篇
16218 篇
11751 篇
3898 篇
6511 篇
1243 篇
75482 篇
37479 篇
12122 篇
1648 篇
2846 篇
3402 篇
641 篇
1237 篇
1970 篇
4900 篇
3855 篇
5414 篇
筑牢安全防线 提振水产品消费信心
一场疫情使得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从“价格敏感"向“安全敏感"转变。出于对进口水产品安全性的担忧,我国进口水产品消费受阻。在第三届进博会上,国际商报记者发现水产行业正在着力筑牢安全防线,推动消费者信心的恢复。
《2020年度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水海产品及制品进口额达160.5亿美元。与2018年相比,进口额净增长38.5亿美元,同比增长31.6%。2015-2019年间,水海产品及制品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3%。
“水产品在食物链条上属于优质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其中深海水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又高于养殖水产品。它属于高蛋白、低热量的产品,符合现在消费者对于营养健康的需求。"上海水产集团副总裁陈华丽如是介绍。
面对突然来袭的疫情,水产品各品类、各渠道受到的冲击迥异,其中三文鱼、白虾受到的影响最甚。
中国是苏格兰三文鱼第三大出口目的地。据苏格兰国际发展局驻华代表刘忠祐介绍,2019年,苏格兰三文鱼对中国的出口额达到6000万英镑,疫情给整个行业带来了灭顶性的打击,今年以来的出口额几乎为零。虾、蟹、龙虾和壳类海鲜的对华出口则从2019年的大约4000万英镑下降了10%~15%。
来自叮咚到家的线上数据也反映了进口水产品遇冷。据叮咚到家高级采购总监张进林介绍,受疫情影响,平台上进口水产品的销量下降了20%~30%。为推动水产品消费,平台开始着力推广国内生产的活鲜产品。
据悉,上海水产集团内加工类水产品销售增长明显,走电商、社区渠道的小包装水产品也增长很快。例如上海水产集团在西班牙生产的ALBO金枪鱼等罐头类产品国内外销售都很火爆,国内电商和团购渠道实现销售10万罐,比去年同期销售翻了一倍,但食材类水产品主要供应餐饮渠道受到的影响较大。
为重新树立消费者的信心,11月7日,由上海水产行业协会与上海水产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海产品食品安全倡议》发布会在进博会期间举行。
《倡议书》向海产品食品企业发出加强食品安全管控的倡议,呼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提振市场消费信心,这也是海产品捕捞生产、加工、物流、销售等相关企业向社会各界作出安全承诺的一次公益活动。
“在疫情初期,进口海产品业非常紧张,如果进口海产品有问题,对整个行业的打击是灭顶性的。"陈华丽回忆,“后来发现海产品本身没有问题,我们才逐渐恢复了信心,同时也更加关注从业人员、作业环境、产品包装、物流仓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管控和追溯,确保全程安全、可控。"
有危即有机。在她看来,上海水产集团拥有自己的基地、船队、专业团队以及食品安全管控体系,能够实现全链条管控,为海产品筑起安全壁垒。“从海洋到餐桌,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我们也追求性价比。"她说。
苏格兰国际发展局也在着力提振三文鱼消费的信心。“上周我们举办了发布会,空运了几条三文鱼请大家品尝,希望能慢慢建立起消费者的信心。"刘忠祐表示。
对于未来的海产品进口市场,陈华丽仍然充满信心,“海产品属于天然健康类食品,是人们的硬性需求,将会是长兴行业,疫情冲击也必将推动海产品行业更加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