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9 篇
13868 篇
408774 篇
16079 篇
9269 篇
3869 篇
6464 篇
1238 篇
72401 篇
37108 篇
12060 篇
1619 篇
2821 篇
3387 篇
640 篇
1229 篇
1965 篇
4866 篇
3821 篇
5293 篇
近年来,在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各个地方政府都在寻找本地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各地"光谷"建设就是一例。最早的"光谷"出现在武汉。2001年,原国家计委、科技部在武汉原有的高新技术园区基础上,成立了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光谷。与此同时,深圳的激光产业也在悄然崛起。虽然截至目前仅有区一级政府提出打造激光产业园区等规划,但深圳在大族激光、光韵达等一批企业簇拥下,已成为继武汉之后国内第二大激光产业聚集地。此外,去年9月初,广州市重启"广州光谷"建设。"广州光谷"有近、中、远三个建设目标,到2016年近期目标时,光产业产值预计超4000亿元,增加值上千亿元。长春、上海、温州、无锡、重庆等地也都分别投资建设"光谷"以及激光产业园区。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光谷"、激光产业园已建的和正在兴建的已超过16个,激光产业园的发展再次出现同质化、过热的隐忧。在经济转型压力下,地方政府努力寻找新动力的心情十分迫切,而建产业园区是拉动GDP和税收的便捷方式,见效快,"一抓就灵"。但中国的产业园区建设往往一哄而上,同质化、低端化、空心化现象严重,最后结果往往是惨淡收场。以激光产业园为例,中国的激光产业园发展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条,往往集中在产业链的一个点,而且经常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的激光设备制造,技术研发和下游市场开拓作的很不够。而德国为了推广激光加工技术,除了建立9个国家级激光中心外,还大量建立激光加工站,同时在大、中、小型企业积极建立激光加工生产线。目前国内发展相对较好的两个激光产业园是在武汉和深圳,武汉光谷是依托当地科研院所较强的科研实力,深圳激光产业则依托珠三角地区大量的传统加工业对加工手段的升级需求。如果没有技术和市场的支撑,盲目上马,很难保证不会重蹈一窝蜂的覆辙。在我们看来,国内争上各种产业园的原因,还是政府过于主导地方经济,不少地方在光伏产业园上吃过大亏,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最近也警示过通用航空产业园蜂拥上马的风险。如果缺乏合理规划、不注重产业链的深度开拓,不注重发挥市场的力量,各地大搞产业园区建设很容易导致盲目、无序扩张的命运,这无疑是在酝酿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