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9 篇
13901 篇
477585 篇
16254 篇
11755 篇
3913 篇
6522 篇
1248 篇
75544 篇
37628 篇
12140 篇
1653 篇
2849 篇
3409 篇
641 篇
1239 篇
1972 篇
4909 篇
3864 篇
5437 篇
多晶硅市场经历了2012年市场低谷后,新年伊始开始企稳、反弹、攀升,由1月份不足12万元(吨价,下同)起步缓涨,经过2月份单月涨幅近13%的连续快速攀升,目前其价格已跃至14万元左右。对多晶硅今后走势,业内企业有的看高至15万元,有的预计会到18万元,更有乐观者甚至看高至20万元以上。
无疑,多晶硅逐渐走高的价格给业内又带来了新一轮的刺激、提振,乃至遐想。但实际上,多晶硅此轮近20%的涨幅,并非市场出现了根本性好转,也非有大的需求出现,而是整个市场去库存化结果所致。最近两三年,特别是2012年,国内多晶硅行业经历了过多的内忧外患,内外市场需求锐减,行业亏损严重,逼迫90%以上企业限产停产。产量下降加上库存消耗殆尽,使得市场存货不足,引发多晶硅涨价。
如果对多晶硅行情加以通盘分析研判就会发现,实际上多晶硅海内外市场环境并没有根本改善,甚至在一些环节有恶化的趋势。
首先,海外市场仍在萎缩。多晶硅在失去美国市场后,还面临着失掉越来越多的欧洲市场。从行业对外依赖度上看,如果失去了欧洲这个传统市场,则意味着失掉50%以上的海外市场份额。目前,主要欧盟国家受欧债危机影响,经济复苏遥遥无期,对于需要花巨资扶持的光伏发电更是无力顾及,而缺乏了政府财政补贴,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只能锐减。
其次,海外“双反调查”甚嚣尘上。去年以来,我国光伏业遭遇了海外各经济体规模庞大而集中的贸易摩擦。先后有美国、韩国、欧盟、印度的公司,向有关国际组织提交申请诉求,要求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调查”。德国光伏公司甚至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成立了一支团队,组织多家欧洲光伏企业以诉讼联盟的形式对抗中国的出口光伏产品。在这种国际贸易环境条件下,中国光伏产品出口之路会愈加艰难。
再次,光伏发电远水不解近渴。虽然国家对光伏发电上网给予了一定政策扶持,但从量上看实在是杯水车薪。而且针对光伏发电这种新能源形式,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其中除了需要巨额补贴之外,不被专家看好的原因是其生产本身需消耗大量能源。从新能源生命周期评价角度看,任何一种新能源开发成功与否,不仅要看技术上的可行性,还要比较其在制造过程中消耗的石化能源或其他能源的得与失。因此,如果光伏发电不再被看好,其前途令人担忧。
最后,目前四川、江西、江苏等光伏大省产业规模达千亿元的企业为数众多,但各地企业基本都依靠政府的各种输血措施而苟延残喘。为此,企业着急,政府更焦急。须知,过剩产能始终是市场不能承受之重。虽然去年工信部公布了首批通过行业准入审查的20家多晶硅企业,但这并不意味着名单之外的企业一律被勒令关停。如果多晶硅价格继续上涨,众多闲置产能会在稍有盈利情况下恢复生产,后市行情肯定会受到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