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安徽淮南潘集引入“生物质能”发电厂
加工时间:2013-07-10 信息来源:EMIS
关键词:生物质能;秸秆禁烧;发电厂;农作物废弃物;环保
摘 要:
内 容:

积极探索“秸秆禁烧”长效机制,以秸秆、稻壳等农作物废弃物为燃料,一年可消耗当地农林废弃物25万到30万吨,一年可发电1.8亿到2亿度左右

午、秋两季,在收获粮食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秸秆。每逢此时,为赶农时,秸秆往往被一把火烧掉,农民再犁田耙地,便要种下一茬粮食了。“秸秆禁烧”已成为农村午、秋两季的老大难问题,屡禁不止。

秸秆焚烧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这一“痼疾”存在的根源在于秸秆综合利用率不够。如今,淮南引入“生物质能”发电厂,以秸秆、稻壳等农作物废弃物作为“生物质燃料”来发电,提高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探索“秸秆禁烧”长效机制。

淮南市凯迪绿色能源开发公司位于淮南市潘集区平圩镇,公司的“生物质能”发电厂便是以“生物质燃料”提供热能,再转化为电能。6月间,在燃料堆场上,堆场上满是打捆的麦秸秆及大量的稻壳,还有一些建筑工地废弃的木模板、竹篱笆等,公司燃料部门相关负责人张伟介绍,这些“生物质燃料”是清洁能源可再生利用,因此,生物质能又被称“绿色能源”,包括秸秆、稻壳、树木、青草及其它农作物废弃物等,利用生物质再生能源发电是解决能源短缺的途径之一,开发“绿色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开源节流、化害为利的重要手段,特别对保护环境的贡献很大。

据估算,一吨秸秆燃料约合3000大卡。为此,凯迪绿色能源公司与潘集区达成秸秆收购协议,开展秸秆的有效收集利用,既避免了秸秆的“一烧了之”,更解决了企业生物质发电燃料供应问题。

还在前期的麦收季,潘集区环保局及平圩镇政府以“标本兼治,疏堵结合”的原则开展秸秆禁烧督查时,观看麦秸打捆、并将打捆麦秸由凯迪绿色能源公司回收的情况。只见在一块已经收割完的麦地里,当地村民平家宝正开着拖拉机带着一台打捆机在地里来来回回地跑,只用五、六分钟的时间,便将一亩地里的小麦秸秆打成数个秸秆捆。平家宝表示,“秸秆打捆机经过机械的带动传输,便把麦秸挤压在机器里,然后上面有绳子,自动打结,把它打成一捆一捆的,一捆大概有15公斤。”而村民余新鹏则把打捆的麦秸送往厂里回收,“一车能拉四五百斤,麦收季就天天往厂里倒转。”

打捆回收的麦秸无疑减少了秸秆焚烧量,又为发电厂储存了燃料。平圩镇副镇长陈明广介绍,麦收期间,在镇政府协调下,凯迪电厂以每斤0.13元的价格回收,并为打捆机手提供技术指导,这样,打捆机手及运送打捆麦秸人员每天都能获得几百元的收入,积极性很高。一亩地中,少则有二三百斤秸秆,多则有三四百斤,有了回收利用途径,“秸秆禁烧”的压力大大减轻。凯迪电厂张伟称,淮南凯迪2×15MW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利用当地丰富的黄色秸秆等“绿色能源”作为燃料发电,一年可消耗当地农林废弃物在25万到30万吨,其中麦草和稻草这种秸秆在60%到70%左右,也就是说在15万到20万吨左右,可年发电量1.8亿到2亿度左右。

潘集区环保局副局长刘勇表示,潘集区是农业大区,在小麦丰收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麦秸,在秋季还会有稻草等农作物废弃物。往年,这些东西往往“一烧了之”,今年,潘集区引入“生物质能”发电厂,积极为秸秆找“出路”,开展秸秆的有效收集利用,既避免浪费污染环境,又解决了电厂燃料供应问题,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秸秆禁烧”不仅要堵,更要疏,要引导农民在秸秆打捆、秸秆还田、粗饲料加工、秸秆压块、套种沤肥、集中堆放等方面进行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探索“秸秆禁烧”长效机制。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