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气改煤应算环保账
作者:陈卫东 加工时间:2013-08-08 信息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关键词:发改委;天然气价格;碳排量
摘 要:
内 容:

7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上调非居民天然气价格后,有媒体认为“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再次面临生死抉择”。“在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企业中,天然气成本超过了总成本的一半。因此,天然气涨价对气头化工企业来说等于直接割肉”。新世纪以来,这是第三次较大的天然气提价,继续以气为原料很难再有盈利的可能,“气改煤似乎成为了气头化工企业的唯一选择”,“不改煤就只有等死了”。

在全球减排呼声日益高涨、中国大范围雾霾治理压力剧增和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气化工行业在原料成本上涨的逼迫下集体由气转煤,与世界大趋势逆向而行,这个现象值得深入探究。

前不久BP公司发布了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仅增长了1.8%,远低于过去十年2.6%的平均增速。

石油消费增幅连续13年下降,增幅仅为0.9%。而天然气消费增长了2.2%,尽管低于2.7%的历史平均水平,仍延续了持续的增长势头。就总量而言,美国的消费量增幅大,中国日本随后分别为第二和第三位。经合组织国家天然气消费增幅2000年以来首次超过了非经合组织国家。

与此同时,去年天然气全球贸易却相当疲软,增长仅为0.1%,背后的原因则是消费地天然气产量的增长和煤炭价格下降,增加的煤炭贸易填补了天然气贸易减缓的空间。煤炭消费仍是增速最快的化石燃料,虽然远低于4.4%这一平均水平,但仍有2.5%的增幅。全球煤炭消费的净增量仍全部来自中国,增幅高达6.1%,中国的煤炭消费量首次超了全球消费总量的一半。

美国页岩气革命使得天然气在价格上具备了挑战煤炭的可能。去年美国煤炭消费量下降了11.9%,对冲了日本和欧盟的增量。总体而言,除中国以外区域的煤炭消费增量都在减缓。就国家而言,日本消费增加主要是为了缓解核电中断造成的影响,而印度由于价格调控造成天然气供给减少,从而导致了煤炭需求的迅速增加。

BP能源统计年鉴清楚表明碳排放与煤炭用量的大小成正比。2012年碳排量的最大增长来自中国(增5.48亿吨)和印度(增1.22亿吨)。去年美国大幅度减少了煤炭的使用,碳排放量降幅居全球之首。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在所有的部门都增加了天然气的使用,从而实现了减排1.6亿吨。

一般而言,不论是发电还是化工产业,以气代煤的减排效果最为显著,而价格在替代的过程中有着强烈的催化作用。美国低气价催生了气对煤的替代,减少了用煤从而推低了煤价,并增加了煤炭的出口,而中国、印度和欧盟都由于高气价低煤价而增加了煤炭的使用。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价格催化能轻易地跨越国界。

煤炭是高碳能源,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不论何种应用减少碳排放始终是最大的挑战,能源向低碳转型是不可逆转的潮流。笔者以为,从大趋势上讲任何高碳的解决方案至多只能是个过渡的选择,或是技术的或是价格的原因出现的暂时逆转,改变不了低碳发展的大方向。

中国消费了全球一半的煤炭,在煤制气煤制油等煤化工实际应用领域更是一枝独秀。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是优势,但超过世界排放总量30%的第一排放国排放近70%的全球排放增量是我们的劣势。这个劣势将给我们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绝不可掉以轻心。

目前,煤炭的“低成本”不是完全成本,环境污染、人民健康受损所需治理和补偿的许多外部成本并没有反映在任何一方的账面成本上,但谁都知道这些巨大的成本将来总要支付的。眼下中国煤化工大有一拥而上的强烈冲动,不论什么理由,笔者希望在规划项目审批项目时,必须把“外部成本”考虑进去。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