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引导机制
摘 要:改革开放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近些年,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和党与政府的强烈重视,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治理工作。当前,城市食品安全形势日渐改善,但广大农村地区仍处于食品安全监管治理的“真空地带”。农村逐渐成为假冒伪劣产品新的“倾销市场”,农村居民无疑成为食品安全问题危害后果最主要的承受者。尽管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问题危害有一定感知,但其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决策依然存在不合理的现实问题,由此可能增加农村居民遭遇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因此深入探究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为基础,以我国农村环境为背景,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所辖的43个县进行实地调研走访,采用向农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共收集1204份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有效数据信息,进而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的行为表现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在实证分析部分,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理论模型,利用调查数据从涵盖食品安全消费认知、态度、意愿的行为决策等方面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深入探究江西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特点和规律,以此构建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引导机制并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风险认知和信息认知、显著影响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风险认知和信息认知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影响作用是直接产生的,并非是通过中介变量——食品安全消费意愿而起作用;食品安全消费意愿并未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发挥影响。由此本文构建了江西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引导机制模型,并对模型的构成要素、主要职能和运行模式加以说明,最终为保障江西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引导机制有效运行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政府部门切实履行的主导职能;(2)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协调职能;(3)网络媒体有效运用辅助职能。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hbstl.org.c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