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1 篇
13918 篇
478362 篇
16355 篇
11779 篇
3949 篇
6564 篇
1255 篇
75762 篇
38242 篇
12197 篇
1674 篇
2874 篇
3423 篇
642 篇
1242 篇
1980 篇
4930 篇
3896 篇
5520 篇
据悉,台湾成功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揭开乙型肝炎引发肝癌癌化之谜,更经动物实验,找出心律不整老药Amiodarone可抑制约50%的肝肿瘤生长;此药1颗仅8元新台币且毒性不高,未来可望成为晚期肝癌病人在已无其他治疗选项时的另一新契机。
成大刘校生教授指出,境外已有研究发现,临床肝癌病人体内的自噬反应低落、微小RNA-224异常过量,且自噬反应缺失的转殖小鼠,特别容易在肝脏中形成肿瘤,但文献皆尚未找出两者的关联性。
成大研究团队找出93位罹患乙肝或丙肝的肝癌病人,发现其中46位乙肝患者细胞中自噬反应与微小RNA-224大量表现,两者有显著关联,且两因子同时缺失的肝癌病人,术后4年内存活率由80%降到50%以下;丙肝的肝癌病人则无显著关联。
研究进一步以乙肝病毒的基因转殖老鼠,印证乙肝癌化成肝癌的过程中,确实有细胞自噬能力下降与微小RNA-224大量表现,也揭开了乙肝癌化的机制。
研究团队根据以往研究,从3584种小分子药物中,找出心律不整用药Amiodarone可有效增强大鼠细胞的自噬反应,同时分解致癌微小RNA-224,抑制约50%肝肿瘤生长。
刘校生指出,一般治疗肝癌末期患者的标靶药物,1个月至少花费5至10余万新台币不等,Amiodarone1颗仅8元,且动物实验用量低、用药时间短(约1个月内),未来可望使用于已无其他治疗选择的晚期肝癌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