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01 篇
13911 篇
478084 篇
16320 篇
11773 篇
3942 篇
6548 篇
1254 篇
75673 篇
37947 篇
12175 篇
1667 篇
2870 篇
3423 篇
641 篇
1241 篇
1980 篇
4924 篇
3888 篇
5493 篇
已在国家商标注册局成功注册K7商标。还有消息称,标致和雪铁龙计划在华凭借601和C6杀入C级车市场。
在自主品牌中,据长安轿车的相关研发负责人介绍,长安正在推进C级车的开发工作,2014年底或2015年就会正式推出市场。无论这些汽车企业的C级车计划最终成效如何,但是随着C级车的增加,意味着产品线布局更加全面。因此,我们认为,这是推C级车最直观的目的。
第二,C级车是否能够有效实现对豪华车价格下探的对抗还存在很多疑虑。上述企业中多数为合资企业,这就意味着这些车型本来就是来自于和进口车的同一个“东家”,作为合资企业的外资合作方,似乎不太可能做这类左右互搏的事情,或者会尽量避免这类事情发生,不太可能作为一个战略推出。
第三,我们不妨可以这样假设,目前合资企业将C级车作为一个战略推出,是因为中国进口车市场的风险渐高,天花板隐现。从数据上来看,汽车贸易商国机汽车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进口汽车市场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汽车海关进口52.6万辆,同比下滑10.7%。报告指出,随着市场供给的结构性调整,行业呈现库存压力犹存、需求放缓、结构调整、竞争加剧的局面。
事实上,2012年,中国进口汽车市场经历了跨国厂商过高目标而导致的库存高企、价格下探和经销商大面积亏损的局面。2012进口车价格战还引发了中国汽车市场价格全面下压,作为合资品牌的中高端车型也曾一度价格随之下降。在当时的安邦(ANBOUND)汽车竞争情报中,我们曾经指出过,这对于汽车企业的盈利将带来负面影响。而在2013年,关于进口车价格垄断、暴利的说法正在沸沸扬扬,未来发改委等政府部门是否采取所谓治理措施还未为可知。在这种背景下,与其在进口车市场挣扎,并由于进口车价格战导致国产中高级车价格下滑,倒不如选择合适的、可行的车型在中国市场本地化生产。之前英菲尼迪、雷克萨斯国产等消息也可以从侧面印证这一观点。本地化生产的好处是降低了相应的关税成本,并且完善了产品线的布局,相应的缺点是可能对品牌定位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造成一定波动。两害取其轻,这或许是部分车企目前推C级车战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