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因地制宜建设数字乡村

加工时间:2023-04-20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关键词:因地制宜;数字乡村;
摘 要:
内 容:

近日,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到2023年底,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1.9亿,5G网络基本实现乡镇级以上区域和有条件的行政村覆盖。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部署取得明显成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研究部主任工程师霍鹏告诉记者,行政村通宽带比例从2017年底的96%上升至2022年底的100%,通4G比例从2017年底的94%上升至2022年底的超99%,96%的乡镇镇区已实现5G网络覆盖。新一代高速网络向农村地区快速延伸为数字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农村网络建设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服务好农业生产。在杭州市西湖区龙井村的茶山上,监测设备在5G网络的支持下,实时回传空气温度、湿度、风向、降雨量和大气压力等气象数据,为茶园管理提供详细参考。据了解,茶园安装了高清云台摄像机,以及虫情测报、墒情监测、气象站等物联网设备,并与浙江移动公司合作,通过“5G+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茶叶生长过程中的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茶叶形状、颜色等各项指标,当茶叶符合生长模型中采摘条件时,便可通知茶农采摘,从而提高茶叶品质。


“当前农业领域数字经济占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不高,整体情况与服务业、工业等领域水平相差较大。大数据、遥感技术等在农业精准生产、预警、智慧物流方面的应用依然较为初级,关键领域专利技术研发布局仍待加强。"霍鹏介绍,《工作要点》给出了具体目标,到今年底,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26.5%。同时,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农业,包括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强化农业科技和智能装备支撑。


但也要看到,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面临诸多制约。例如,农业数字化研发整个生命周期都需要持续的技术与资金投入,具有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使得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意愿不强。此外,缺乏相对成熟的解决方案和清晰的商业模式。一些解决方案对于农村实际、农业问题认识不够,导致经济效益不显著、感知性不强、数字化进展相对缓慢。近年来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名词层出不穷,名词概念拥堵带来了一个错觉,即技术供给无处不在。但实际上真正能全面、稳定用于农业生产各领域、各细分行业的技术系统供给是不够的,供给能力距离实际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更为重要的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字资源处理能力、数字营销与应用水平较低。全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小农户从业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90%,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70%。小农户在数字化领域“不想用"“不会用"问题显著。


“下一步,要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智慧农场、智能农机装备、数字供销综合服务平台的牵引作用,通过农业农村各环节数字应用的持续扩展,带动5G和千兆光网的深化部署。加强互联网企业与农业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摸清农村居民、农业生产的需求,根据农村基层的现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霍鹏说。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