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居民债务增长与金融风险

加工时间:2018-09-25 信息来源:安邦专家观点
关键词:居民;债务;金融风险;
摘 要:
内 容: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杠杆率(债务占GDP的比重)上升非常快。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至2017年年中,我国宏观杠杆率已经达到了256%,这不仅超过了新兴市场国家190%的整体水平,也超过了美国的250%。中国较高的宏观杠杆率——这意味着债务扩张太快和潜在的金融风险,正是近两年中国政府强调“去杠杆"的根本原因。

从杠杆结构来比较,中国的债务特点与发达国家不同。一般认为,中国的企业杠杆率最高,其次是政府杠杆率,最低也是最安全的是居民杠杆率。根据BIS的数据,中国企业杠杆率在140%左右。不论从绝对水平还是企业偿债比率来看,这在国际上都是非常高的。中国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在2017年年中达到46%,低于新兴市场整体的48%,美国的98%和日本的214%。我国居民杠杆率在2017年年中达到47%,这一比例低于美国、日本,但高于新兴市场国家的整体水平。要指出的是,中国企业债务中的约三分之二是国企债务,而债主则基本是国有金融机构,且企业债务集中度非常高,如在3300家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中,前50家企业已经占据了47%的债务。

表面上看,中国的居民杠杆率(即家庭部门杠杆率)是最低的,但如果简单认为家庭部门的债务问题并不严重,是一个让人放心的债务安全带或缓冲带,这很有可能是一种错判。

首先,中国居民杠杆率虽然不算高,但增长速度快。有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中国的家庭部门杠杆率达48.4%,但这一数字在过去5年上升了18.7个百分点。

其次,在中国看似不高的居民杠杆率数字下,居民的消费潜力及抗风险能力近年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弱化。由于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的原因,中国的GDP与居民收入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弱,而且家庭部门加杠杆的主体——城镇居民收入增速远远落后于GDP的增速,这正是我国和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

上海财经大学田国强等的研究认为,衡量国内家庭债务的水平时,不能简单照搬发达国家指标,还要关注适合我国的指标,即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截至2017年,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超过美国当前水平,更是逼近美国金融危机前峰值。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也持类似观点。陈彦斌认为,以家庭债务/家庭可支配收入来测算,中国家庭部门杠杆率高达110.9%,已经高于美国家庭部门的杠杆率水平(108.1%)。但是我国居民杠杆率低于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76.1%),怎么能算是高呢?陈彦斌称:“由于中国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偏低,所以家庭债务/GDP的测算杠杆率方式会低估中国家庭部门债务问题的严重性。"

虽然国内对以“家庭债务/可支配收入"来衡量居民杠杆率存在争议,认为夸大了国内居民的债务规模,但这一指标对国内居民部门的负债情况、消费潜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仍然有一定的揭示作用。比如,国内家庭债务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已持续多年,消费增速自2011年开始持续下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已由2011年20%下降至2018年6月份的9%。在金融危机前,中国的消费增速持续增加,峰值甚至高达23%,但金融危机后,该增速持续下滑,已经滑落到2018年6月份的9%,实际增速掉到了7%。消费增速下降既与收入增速下降、收入差距扩大有关,也与家庭债务快速累积产生的对家庭流动性的挤出作用有关。说白了,如果有大量的资金都被套到房地产里,也就难以产生较高的消费需求。要指出的是,由于隐藏的民间借贷等无法被统计的部分,实际上中国很多家庭已处于入不敷出状态,家庭流动性甚至到了危险的地步。

近年大量出现的金融创新活动,尤其是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活动,对一部分居民部门的财务状况又造成了一次打击。在我们看来,基于互联网的P2P业务,实际上是为非法集资打开了绿灯,将更多普通居民、普通消费者卷入这场金融游戏之中。随着现在国内加强金融整顿,P2P机构不断“爆煲",其涉及的问题资产规模不断增高。在我们看来,P2P破产潮不仅会制造出一大批“金融难民",还会消灭相当一批“中产阶级消费群体"。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考虑到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支出、家庭杠杆率增大等多种因素,中国居民的负债上升值得关注。居民债务快速增长不仅会抑制消费,而且会形成一类牵涉居民家庭的潜在金融风险。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汉中网维优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