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任务驱动型”监管模式;;压力型体制;;食品安全监管
摘 要: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实践环节,是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美国政策学者艾利森认为:“在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10%,而其余90%取决于有效的执行。”由此可见,政策问题的解决不仅要有合理的政策方案,更有赖于有效的政策执行。H县食品安全监管是政策执行部门履行职能的一个缩影,既有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共性现象和问题,也有其自身呈现的独特性。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故迫使我国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设计和法律法规方面的顶层设计,但是相同或相似的食品安全事故依然被频频爆出。这背后,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政策执行出了差池。我们观察到,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是通过完成上级任务指标的方式履行监管职能,其运作的内驱力来自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本文用“任务驱动型”的监管模式来命名这种在我国基层广泛存在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执行模式。这种监管模式契合了我国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符合我国目前的组织架构,也切合了基层的任务复杂性,推动了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落实。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H县食品安全监管的案例对“任务驱动型”这种监管模式进行实例研究,探讨这种监管模式产生的原因、描述其具体的运行方式、分析其带来的正负效应,提出完善这种监管模式的对策建议。“任务驱动型”的监管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将存在,通过不断完善,这种监管模式未来会继续在基层执行政策目标方面发挥作用。围绕“任务驱动型”的监管模式,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介绍选题的背景、提出问题、整理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归纳“任务驱动型”监管模式的定义、简述政府介入食品安全的必要性、梳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演变,分析“任务驱动型”监管模式产生的原因。第二部分(第三章),以H县为切入点,简述了H县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组织架构和职能设定,并通过H县迎接省级卫生县城复审的例子描述“任务驱动型”监管模式在基层的具体运作过程。第三部分(第四章),具体介绍食品安全“任务驱动型”监管模式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带来的正负效应。第四部分(第五章),肯定“任务驱动型”监管模式在促进任务完成方面的巨大意义,并针对“任务驱动型”监管模式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hbstl.org.c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