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5年济南市历城区市售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调查分析
关键词:市售食品;食品添加剂;调查分析
摘 要:[目的]本文对济南市历城辖区内市售食品中防腐剂、甜味剂、漂白剂、护色剂进行调查检测分析,了解历城区市售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掌握和分析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历城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居民合理选择食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样方法2013~2015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历城区市售场所采集水产干制品、蜜饯凉果、冷冻饮品、葡萄酒、熟肉制品、酱腌制品、干食用菌共7类食品,每年度分别采集以上食品各10~30种。2检测方法在现行有效的国标方法基础上对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并经方法学验证,建立了本课题采用的检测方法;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采用优化后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己基氨基磺酸钠采用优化后的气相色谱-毛细管柱法测定,亚硝酸盐采用优化后的分光光度法测定;二氧化硫采用国标方法中的蒸馏法测定。3统计处理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组间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结果]1方法学研究结果1.1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相关系数(r)0.9997~0.9999;检出限 1.8×10-3g/kg~3.2×10-3g/kg;定量限5.4×10-3g/kg~9.6×10-3g/kg;回收率 91.0%~100.0%;方法精密度 1.33%~4.03%。1.2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相关系数(r)0.9997;检出限0.11g/kg;定量限0.33g/kg;回收率92.2%~98.5%;方法精密度2.47%~4.38%。1.3亚硝酸盐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3.5×10-3mg/mL;回收率94.1%~96.8%;方法精密度 3.30%~5.17%。2食品添加剂调查分析结果2.1不同年度检测结果被测食品中食品添加剂超标率分别为:2013年5.22%,2014年7.06%,2015年8.23%,2013~2015年食品中食品添加剂超标率逐年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P>0.05)。2.2不同食品类别的检测结果七类食品中均不同程度地检出食品添加剂,葡萄酒和酱腌制品的所检食品添加剂检出率均为100.00%,其余食品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干制水产品(92.00%)、蜜饯凉果(77.50%)、冷冻饮品(72.00%)、熟肉制品(66.67%)和干食用菌(65.00%)。酱腌制品超标率(30.91%)最高,蜜饯凉果(12.50%)和干食用菌(12.50%)次之,其余类别食品均不超标。酱腌制品超标项目为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苯甲酸是酱腌制品的主要超标项目。蜜饯凉果超标项目是甜蜜素和二氧化硫,干食用菌超标项目是二氧化硫。2.3不同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不同检测项目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二氧化硫(77.14%)、亚硝酸钠(57.78%)、苯甲酸(40.51%)、山梨酸(31.58%)、糖精钠(18.22%)、甜蜜素(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64,P0.05)。2.5不同包装形式食品的检测结果定型包装食品检出率77.42%,散装食品检出率87.65%;散装食品超标率(14.71%)高于定型包装食品(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6,P<0.01)。2.6不同销售场所的检测结果不同场所销售的食品中所检食品添加剂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农贸市场(100.00%)、小型超市(91.43%)、专营店(85.00%)、大型超市(65.45%);超标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农贸市场(27.69%)、小型超市(7.14%)、专营店(2.50%)、大型超市(1.82%)。所检食品添加剂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均为农贸市场最高,其次为小型超市和专营店,大型超市最低,检出率和超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优化后的检测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提取效率高,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准确度高,满足样品分析需要。2济南市历城区2013~2015年食品添加剂超标率呈现上升趋势,超标的类别主要是漂白剂和防腐剂。3酱腌制品、蜜饯凉果和干食用菌所检食品添加剂超标状况较为严重,酱腌制品超标率最高,超标项目以苯甲酸为主。4散装食品的安全性低于定型包装食品。5农贸市场食品所检食品添加剂超标情况最为严重。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hbstl.org.cn)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