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73 篇
13901 篇
477605 篇
16255 篇
11755 篇
3916 篇
6525 篇
1250 篇
75549 篇
37649 篇
12140 篇
1653 篇
2851 篇
3411 篇
641 篇
1239 篇
1972 篇
4910 篇
3866 篇
5441 篇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渊源与历史回溯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面临诸多挑战。只有在进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基础上,在家庭经营承包主体的基础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种粮大户、养殖大户及专业性经营合作社,才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传统的中国家庭农场更重视劳动力的投入和土地的充分利用,但受技术和资本的限制,实际上并不能充分发挥集约的农场制度的优越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农业领域也迫切需要新技术和资本要素的介入,既要发展专业经营的公司化农场,又要发展集约型的现代家庭农场制度,以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那么,为了改善现代农业的生产环境,实行农业规模经营在我国就具有了更加迫切的现实意义。所谓规模经营,是指在给定的条件下,生产者为了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不得不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数量比例,因此实行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而且,这不仅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事情,经济欠发达地区也非常需要适度优化农业经营规模。农业规模经营并非在现代才出现,而是古已有之。本章将对历史上我国家庭农场制度的发展和规模进行系统梳理,从总体上理解现代家庭农场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