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眼柄后中华绒螯蟹法呢酸甲基转移酶表达和卵巢发育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法呢酸甲基转移酶;大颚器;卵巢发育;组织培养;去眼柄
摘 要:为了解甲基法呢酯(methyl farnesoate,MF)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卵巢发育中的调控作用,采用离体方法研究了中华绒螯蟹大颚器(mandibular organ,MO)以及X-器官窦腺复合体(X-organ-sinus gland,XO-SG)对卵巢发育的作用.将MO与离体卵母细胞共培养作为实验组1,将MO和XO-SG与离体卵母细胞共培养作为实验组2,仅添加培养液的卵母细胞作为对照组.实验发现,蟹去眼柄(eyestalk ablation,ESA)后的第1、3、6、14天,同对照组相比,MO对其卵母细胞的发育均有极显著促进作用.ESA处理第6天,MO对卵母细胞发育的促进作用最强.XO-SG能逆转ESA处理后MO对卵巢发育的促进作用(P<0.01).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显示,ESA处理后,MO中法呢酸甲基转移酶(farnesoic acid O-methyltransferase,FAMeT)mRNA相对表达量上升.同未去眼柄的对照组相比,第1、3天FAMeTmRNA表达丰度无明显变化(P>0.05),第6、14天表达丰度提高至265%左右(P<0.01).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MO功能性物质能够促进卯母细胞发育,且ESA处理后第6天MO生物效应最强.MO中FAMeTmRNA的合成受XO-SG的抑制调节.在离体条件下,中华绒螯蟹XO-SG能够抑制卵母细胞的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