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多元化战略视角下的产融结合实施效果分析
作者:杨雁 加工时间:2017-11-26 信息来源:浙江财经大学
关键词:产融结合;多元化战略;企业绩效;风险控制;协同效应
摘 要:产融结合一般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或人事参与等方式进行的结合或融合,一般可以分为“由融到产(金融资本向产业渗透)”和“由产到融(产业资本向金融业渗透)”两种模式,我国的产融结合主要是指“由产到融”模式。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要求我国经济必须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的常态向依靠消费拉动的新常态发展,由此,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企业共识,而产融结合被认为是促进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产业和金融的结合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一个重要手段。工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四部门于2016年8月1日公布的《关于组织申报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的通知》中明确强化了金融对产业的支撑作用,目标通过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产业信息与金融机构对接机制的基本建立并有序运转。由此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企业依靠产融结合模式实现转型升级将成为一种常态。因此,对我国目前产融结合实施效果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为此后企业产融结合模式的选择提供切实指导成为理论界的迫切任务。本研究立足于多元化战略视角,通过企业绩效、风险控制及协同效应三大方面,对我国持续参股金融机构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将企业所有权性质、参股金融机构类型和参股金融机构比例作为三大影响因素,分析其对我国产融结合有效性的影响情况。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产融结合无法显著改善企业长期绩效。(2)产融结合不会显著加剧企业风险。(3)就目前而言,企业产融结合未能发挥协同效应。(4)民营企业产融结合的效果略优于国有企业。(5)参股银行无法改善企业绩效,但能降低企业风险;参股财务公司既不能显著改善企业绩效,也无法显著降低企业风险;参股证券公司可以改善企业绩效,但同时会增加企业风险。(6)加大参股金融机构比例对企业产融结合有效性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研究视角的创新。以往学者对产融结合的研究主要以缓解融资约束及获取短期业绩提升(参股前后的对比)为视角,本文将产融结合作为非相关多元化的一种类型,将样本研究期间适当拉长,将产融结合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战略,对其实施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具有一定的视角创新。(2)样本对象的创新。以往学者多将全部非金融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象,但由于行业的差异性,得出的结论深度不够,本文将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更为深入的对此行业产融结合情况进行研究;同时,对于参股对象的选择,由于数据整理的繁琐性,以往研究多将参股对象定为非上市金融机构,而忽略了参股上市金融机构的样本,数据不够完整,本文通过更为细致的整理,将参股对象扩大为全部金融机构。
内 容:原文可通过湖北省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http://www.hbstl.org.cn)获取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