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行业研究报告数据库

行业分类

当前位置:首页 > 报告详细信息

找到报告 1 篇 当前为第 1 页 共 1

基于单砂体的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表征
作者单位:林承焰,孙廷彬,董春梅,田敏,LIN Chengyan,SUN Tingbin,DONG Chunmei,TIAN Min(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580)李志鹏,LI Zhipeng(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山东东营 257015)李士江,LI Shijiang(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 黑龙江大庆 163517) 加工时间:2014-05-15 信息来源:石油学报
关键词:单砂体;剩余油;水下分流河道;特高含水期;窄薄砂体;single sand body;remaining oil;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extra-high water cut period;thin and narrow sand body
摘 要:以葡北油田葡Ⅰ油组窄、薄砂体特高含水期注水开发油藏为例,提出了基于单砂体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挖潜单元以及相对应的挖潜技术对策.所指单砂体是地质上具有成因联系、开发上相对独立的砂体单元,既是地质上的成因单元,也是与剩余油分布有关的渗流单元,既反映了砂体的沉积成因,也决定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注水开发特征.单砂体成因类型可以划分为多期河道叠加型、分支河道型、单一河道型和席状砂型4个大类;结合注水开发特点,每种类型具有高注高采、高注低采、低注低采和低注高采4种注采方式.剩余油潜力评价的结果表明:多期河道叠加型单砂体潜力最大,剩余油主要为注水下窜型、顶部型、段塞式和欠注型4种类型,可以分别采用厚注薄采、油水井调剖堵水、井网调整和加密井网等措施进行剩余油挖潜;其次是席状砂型单砂体,剩余油表现为“蜂窝状”,建议利用注水井调剖和油层压裂来优化注水效果,进行剩余油挖潜.
© 2016 武汉世讯达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中心

QQ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员


电话咨询


027-87841330


微信公众号




展开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