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6 篇
13905 篇
477979 篇
16302 篇
11766 篇
3933 篇
6543 篇
1253 篇
75636 篇
37891 篇
12163 篇
1665 篇
2866 篇
3421 篇
641 篇
1241 篇
1979 篇
4917 篇
3875 篇
5487 篇
新市民金融服务:数据信息“补短板"
近日,银保监会召开专题会议释放多项稳实体措施的信号,包括对新市民等多个重点领域的金融供给进一步增加和改善。
从金融机构的实践看,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了摆在金融机构和新市民之间的“鸿沟"。中国银行原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撰文提到,银行和保险机构的优势是握有金融业务牌照和资金资源,劣势则是欠缺对新市民长尾人群的长期跟踪和数据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机构需要强化金融科技在服务新市民中的应用,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建立并完善新市民数据库,降低对抵质押物依赖,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信息不对称
据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新市民主要是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到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三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3亿人。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指出,尽管过去的种种不公正待遇已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新市民群体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当其冲的便是这个日益壮大的群体并没有能够获得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服务。
李兵(化名)是一名跨省务工的新市民。他没想到,现在要办一张工资卡,单凭一张身份证到银行办理已经行不通了。“银行知道我是外地户口后,还要求我提供单位开具的工作证明或者介绍信才可办理,当时还挺气愤,后来才知道是政策变了。"
事实上,自2020年10月以来,为严厉打击违法贩卖银行卡,杜绝电信网络诈骗案的频发,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断卡"行动。此后,银行对于外地流动人口新开账户的审核新增了工作证明、居住证明、单位介绍信等手续,该政策也给跨省务工农民工在开卡时增添了一些环节。
作为新市民,李兵因信息不对称而在银行的“碰壁"并非个例。在信贷业务领域,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体系无法根据新市民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筛选。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举例道,传统金融机构在为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部分新市民没有过去贷款记录,没有固定工作、收入证明等,属于“征信白户"。还有一些新市民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无意中有过不良征信记录。此外,新市民客户往往在城市扎根不久,个人信用信息缺乏且缺少有效抵押物,难以满足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成本收益要求。
探究新市民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原因,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认为,新市民群体大多采用灵活就业的方式,流动性较大,很多人都没有稳定的工作岗位,并且工作内容也频繁变换,因此很难提供稳定的收入证明,个人信用信息缺乏,授信更为困难。
叶银丹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遍布其生命周期中的每一个重要里程,而部分新市民在寻求金融服务时,则常被传统金融机构所需的工作证明、收入证明、社保公积金,以及房、车抵押物等一系列证明材料挡在门外。同时,部分新市民还缺乏财务规划能力、储蓄习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反诈骗等金融知识,导致其没有利用金融服务的意识,也不知道如何利用金融服务。"